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耳其政府采取了限制外国资本的政策,它用赎买的方式将一些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外国企业,如铁路和公用事业部门收归国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第一批国营企业……
              ——摘自高等教育·专业基础教材《西亚病夫的崛起》
              到30年代末,土耳其全国铁制品生产的100%,钢制品生产的80%,水泥制品生产的55%,均被国有苏美尔银行所控制。而国有埃蒂银行则控制了土耳其全部的煤炭和铜矿生产。
              ——《危机中的土耳其:从国家主义到新殖民主义》
              材料二  1924年,他在《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后来他又说:“中国今日单是节制资本,仍恐不足以解决民生问题,必要加以制造国家资本,才可解决之。”   
              ——摘自《孙中山国家资本思想及其对南京国民政府国有经济政策的影响》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土耳其改革经济政策产生的原因及成效。(6分)
              (2)概括材料一、二思想的共同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10分)
            • 2.

              材料一  “我国民苦满清专制久矣。自去年武昌起义三数人登高一呼,万峰响应。义旗一指,各省景从,不及旬日之劳,……四千六百九年(注:辛亥革命前后以汉族始祖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的一种纪年法)之旧物光复于一朝,扫二百六十六年之淫威尽除于一旦。”
                                                                             ——《今日之日》(《申报》中华民国元年十月七日)
              材料二 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1919年7月——8月)
              材料三 1911年10月10日的中国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以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陈独秀《〈新青年〉之新宣言》(《新青年》1923年第一期)


              (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表述辛亥革命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三中陈独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今以后,任凭他那一种异族,野蛮咧,文明咧,日本咧,欧美咧,独占咧,共管咧,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了。任凭什么人,尧舜咧,桀纣咧,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咧,王莽、朱温、袁世凯咧,若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回革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和那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性质完全不同。
              —— 摘自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 )梁启超这篇文章写于哪一年? 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和辛亥革命两者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简要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不会退回”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申报》的祝词反映了哪些时代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吾人仰望之中山,而事后追思事前之希望,果相仵(等同)乎?抑不相仵乎?此又足以系今日之怀思而惹全国之注目矣!
              ——《申报》1912年9月9日

              (2)材料三所述是《申报》对辛亥革命较为客观的反思。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反思的社会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1905年在论说栏内宣布办报新方针:……(2)扩充篇幅,标题力求醒目,并开始采用新闻分栏编辑法:(3)多载专电,通讯,广译外报评论。
              1909年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19年5月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年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每日见报。
              1928年《申报》销路已超过十四万份。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蒸蒸日上。
              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1937年《申报》正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年《申报》香港版出刊。刊登毛泽东著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1946年《申报》将股权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全。
              1949年《申报》终刊。中共派员进入《申报》馆,在原址出版《解放日报》。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3)根据材料四,指出《申报》在哪些领域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三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在全球化的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全球化”也是推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外在力量。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事“全球化”是如何推动中国社会实现“转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0世纪中,由于美国作为一个经济巨人和超级大国的出现,全球化又获得了额外的巨大提高。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经济就已十分强大了,只是经济保护主义和相互孤立限制了它充当全球角色。二战后,由于其工业未受到任何损失,经济变得更为强大,从此以后,美国便担当了管理世界资本主义的重任,包括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充当核心角色。美国十分大度地保持自己对进口的开放……允许技术自由转让,通过马歇尔资助计划,美国向欧洲提供了巨额贷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当然,它在向各国提供贷款的同时,也为美国本土的一些跨国公司进入新的市场提供了机会。
              ——(英国)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全球社会学》

              (3)依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评价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致力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但没有越过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现代化努力步履维艰。资产阶级维新派力图对封建专制政治进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在封建顽固势力反击下,冰消瓦解。但它们为现代化留下虽然菲薄却极其宝贵的基础……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又接受了西方政治观念的留学生和新式知识分子。没有早期现代化,就没有这些社会力量的汇合,辛亥革命发动和展开都是不可能的。
              ——李文海、颜军《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初步蓝图。无论是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还是表明欲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都应该实行“开放主义”。这说明孙中山及其建国理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初绘了蓝图。所以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新华社评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为辛亥革命准备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契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与《辛丑条约》内容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2)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若你要了解其中的某一斗争或探索,可以查阅哪一历史文献?请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事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3)张之洞的言论中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以上材料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五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 。……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4)根据材料四、五,《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民”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挟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又出现了新一轮的辛亥革命研究热。结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以辛亥革命为例,谈谈你对历史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麟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相比“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辛亥革命更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入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柑代意识。随着帝制的取消,附生于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除,例如世袭制度太监制度、等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清国巨命领袖孙中山"——“身材纤细、体形矮小,具育学者风度”。多少年来他一直都是滞清王朝统治者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某个时候开始,他的头颅就磷大清政府重金悬赏,然而他却能一次次逃脱大清政府编织的追捕网,并且悄无声息地周滞世界,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指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他的梦想,建立一个共和制的新中国”。 
              ——摘自1911年10月14日的《纽约时报》

              (3)《纽约时报》记者对孙中山革命持什么态度?你从材料三中获得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