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摘自《第一次握手》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一本十分罕见的清代地图集近日在湖南被发现。这本名为《广舆记》的地图集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由湖南平江人蔡九霞木刻的。《广舆记》共收集十九幅地图,即当时的十八省图加一全国图。“广舆”即广阔的疆域,就是全国之意。该书长二十八厘米、宽二十厘米,用毛边纸木印线装,里面的标记有几十种之多,不仅有行政区划,连地形地貌也标注得十分清楚,在这本地图集里,台湾的全部版图清楚地刻印在《福建全图》里。 (《中国新闻网》)

              相关新闻评论:

              ①中新网:《广舆记》很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对台湾版图新最标记详尽的木刻地图版本。它清楚地表明,清康熙年間,台湾早已在中國的版图以內。

              ②台湾中央社:陈水扁今天(2006年1月29日)中午于台南县设宴款待地方人士時指出,目前已是认真思考废除“国统会”及“国统纲领”的适当时机,以彰显台湾的主体意识。

              ③日本政论月刊《 诸君》论文:台湾正名运动是“以和平的方法強調台湾的独立性与台湾有权利參加国际社会的运动”。

              (1)阅读材料一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前两次握手的作用。

              (2)材料二中1954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3)促进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如何理解这句话?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对以上三条新闻评论分別作一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与其周围地区,以及与一般“非中国人”的关系,都带有中国中心主义和中国优越的色彩。中国人往往认为,外交关系就是向外示范中国国内体现于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相同原则。因此,中国的外交关系也像中国社会一样,是等级制的和不平等的。久而久之,便在东亚形成一个大致相当于欧洲国际秩序的中外关系网络。我们更愿意称它为中国的世界秩序。

                        ﹣﹣摘编自费正清编《中国的世界秩序﹣﹣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

              材料二古代中国并无专门主管外交事物的中央主管官署。鸦片战争前,主持对外事物的主要机构是礼部、理藩院。1861年1月,中国第一个正式办理外交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物衙门诞生。1901年7月,因《辛丑条约》的规定,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虽然其与总理衙门没有本质差别,但已与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外交机构﹣﹣外交部近在咫尺。(编者注:中华民国成立后,将清朝外务部改组为外交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外交部逐渐确立和完善。)

                         ﹣﹣摘编自杨晓梅《近代中国对西方外交制度的抗拒与适应》

              材料三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使各国正在成为更加利益交融的命运共同体。在继承新中国外交六十多年形成的大政方针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       ﹣﹣摘编自王毅《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

              (1)材料一引文的作者认为传统中国的世界秩序有哪些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外务部建立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这些外交机构建立的认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们应该继承哪些“新中国外交六十多年形成的大政方针和优良传统”?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说:“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1955年4月举行的亚非会议的成功也多少得力于周恩来所强调的和平共处的方针。这次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避暑城镇万隆召开,有29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参加,……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如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或怀疑共产主义(如巴基斯坦的穆罕默德·阿里总理)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

              材料三   从历史演变的脉络看,自1972年毛泽东与尼克松打开中美和解的大门,两国先是为了对付共同威胁而形成了没有内在要求的战略合作关系;不过从80年代初开始,中美关系已经开始发生巨大但一时还难以被清楚认识到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动力是来自(此前)中国国内政治的历史性变动。

              ——杨奎松《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的建交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原则提出是基于怎样的国际形势。

                


                

                

              (2)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是如何化解部分亚洲领导人的敌对情绪。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亚非会议成功召开的重要意义。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美国进行战略合作的主要因素,并说明8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动力。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

              材料三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 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的主张,并归纳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为什么最终能够接受周恩来的建议?“亚非会议十项原则”的出台,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新发展?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起到什么重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

            • 5. 2009年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发表讲话时说,“……我们应继续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集

              材料三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回答: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下列外交政策和活动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①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就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年)

              (1)    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外交原则?它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2015年4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非领导人会议的各国领导人来到万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 平和夫人彭丽媛出席纪念活动(下图)。

              (2)简述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材料三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再次强调,中关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 …
              (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待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关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材料四  在上海成立的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摘编自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的成立宣言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写出材料中“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的名称,这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有何特征?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 8.

              下列外交活动与周恩来无关的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见证中美建交
            • 9.

              1954年3月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为“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小标题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该期杂志“封面”反映的是( )

              A.“北约”和“华约”全面对抗局面正式形成
              B.《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
              C.广大亚非国家排除西方干扰,独立自主召开万隆会议
              D.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即将召开
            • 10.

              “会议一开始,朝鲜外务相南日就提出了关于恢复朝鲜统一和组织全朝鲜自由选举的方案。周恩来外长表示完全支持南日外务相提出的方案。”与此会议相关的是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