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选做题:本题有两个题目,请选择要做的一道题,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和法国同样热衷于批准《凡尔赛条约》中关于“战争罪行”和“战争罪犯”的条款。德国和协约国政府经过长期的争吵之后达成了妥协,根据这一妥协,德国政府同意把12名被告带到设在莱比锡的德国最高法院,协约国则作为起诉人。经过审讯,6名被告被定有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如果在群情激昂的日子里,协约国政府同意做出相应的安排.而且如果他们也愿意把被德国指控犯有同样违法行为的他们自己的任何国民交付审讯,那么整个诉讼程序或许会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创新,并且会成为人类要求使国际法成为一种现实有效的法律保证。                    ——摘编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材料二 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尤其严重,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形势,政府显得软弱无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解决失业问题,希特勒提出了一整套大胆的公共工作计划,从而骗取了民众的支持。在1932年举行的大选中,纳粹投票支持率飙升到了37%以上,此后,纳粹轻而易举地成为了德国国会中的最大集团。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正式当选为德国总理。就这样,德国民主走向毁灭的道路。

              ——摘编自尼尔·费格森《世界战争——二十世纪的冲突和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关于审判战犯的观点并简析其合理性。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民主走向毁灭的道路”的原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姚莹(1785—1853年),安徽桐城人。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殖民者侵占台湾,时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这让清政府中的投降派大臣如鲠在喉,交章弹劾。中英谈判时,英国谈判特使璞鼎查诬蔑姚莹枉杀其“遭风难民”,要求清朝政府将其“去官正法”“以命抵偿”,否则“干戈复起”。1843年,姚莹被捕入狱。后经友人大力营救出狱,但仍被贬谪川、藏。面对政治打击,姚莹不改初衷,在出西藏后写出《康輶纪行》15卷。书中对西藏的宗教民俗、地理交通等皆有记录,对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亦皆有所阐述,揭露英、俄两国对西藏的觊觎之心和相互之间的矛盾。书中对“西洋各国情节及诸教源流,尤深致意焉”,认为“知彼虚实”,“徐图制夷”,提出要抵抗西方侵略者,必须要学习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咸丰帝即位后“复用姚莹,擢为广西按察使,剿粤匪之乱,病逝军中”。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姚莹五战五胜却被捕人狱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姚莹进行简要评价。 

            • 2.

              维护和平是人类的普世需求,而破坏和平的因素一直都存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的欧洲不同于1914年的欧洲,就像1815年的欧洲不同于1789年的欧洲一样。在这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材料三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1937年8月14发表的《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威尔逊和列宁给欧洲人带来的指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破坏这些规定?

            • 3.

              日本军部在1907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方1913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巴黎和会后,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

              A.一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
              B.日美加紧争夺亚太地区
              C.日本实施“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D.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 4.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①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     ②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③会议暂时协调矛盾,又埋下了隐患    ④两会均损害了中国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 5. 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高涨
              B.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
              C.德、俄基本退出争夺
              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 6. 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但又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是

              ①英国   ②法国   ③美国   ④中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7. 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极力削弱德国的主要意图是
              A.剥夺德国的殖民地
              B.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C.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D.获得德国的大量赔款
            • 8. 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都为维持和平建立了国际性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的意见。这些内容被列入国联盟约中。盟约规定会员国“必须将本国军备减至最少之限度,以足以保卫国家的安全及共同实行国际义务为限”;“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德国在中非的前殖民地,由委任国“负地方行政之责”。 &;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等整理
              材料二:国联成立的最初几年,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日内瓦议定书》。没有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中国也是国联的创始会员国。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国联调查后确认日本侵占中国领土,但认为日本有“欲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的根据”。国联的许多裁军计划,事实上成为空谈。
                                                                                                                                                   ——摘编自人教版普高课标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三
              材料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被列入国联盟约中“取得一致的意见”的内容及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是国联的创始会员国的依据,并概括编者是怎样评价国联的。(8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完成表中划线处的空格,并简述联合国成立对世界的作用。(10分)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国)陆军实力之总数不应超过lO万人,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内之秩序及边界巡查之用。德国之强迫普及(即普遍)征兵制应予废止。德国陆军仅能以志愿服役者募集组成之。莱茵河之东50公里一线之西,在德国领土内之要塞工程、堡垒及陆地要塞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德国之海军军力不得超过……战斗舰6艘。驱逐舰12艘,鱼雷舰12艘……其中不应包含任何潜水艇……在德国建造及获得之任何潜水艇虽为商务之用,亦应禁止。                     ——《凡尔赛和约》
              材料二 国防部队中服役系以普遍兵役为依据。德国和平(时期)陆军……由12个军团和36个师组成。(注:当时德军每个陆军师的编制约为1.4万人) ——《德国国防法》(1935年)
              每一个德国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凡应服兵役者,遇下动员令时,应听从国防军调遣。……战时和遇特别紧急状况时,德国国防部长受权可以扩大应尽兵役义务的德国男子的范围。               ——《德国兵役法》(1935年)
              材料三  (英国)于1935年6月18日同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协定规定,德国舰队的总吨位永不超过英国海军总吨位的35%,德国潜水艇吨位……将不超过英国吨位总额的45%。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指出它们的主要不同之处。针对《凡尔赛和约》,德国曾在1936年采取过什么重大的行动?
              (2)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些情况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
            • 10.

              下列为20世纪上半期出现的国际会议。它们( )

              1919年1月18日

              巴黎和会

              1921年11月12日

              华盛顿会议

              1941年8月14日

              罗斯福和丘吉尔大西洋会晤

              1942年元旦

              26国华盛顿会议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①反映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

              ②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

              ③都体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 

              ④展现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