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材料二 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环球时报》:“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之痒”

              材料三 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 1953—1957年: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 1958—1962年:“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 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 1986—1990年:改革 闯关 治理 整顿

              “八五”1991—1995年:邓小平视察南方 改革潮涌

              “九五” 1996—2000年:宏观调控 经济着陆

              “十五” 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 2006—2010年: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说明中国是怎样“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

            • 2.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时的《中华民国国歌》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时代精神。其中有这样的歌词:“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
              (1)“旧邦新造”指的是什么?辛亥革命具有怎样的意义?
              (2)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谈谈你对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举措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运用所学知识,阐述香港回归的条件及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其远东政策的基点在于:“不遗余力地防止同日本战争的爆发。”虽然随着日本在远东地区不断扩大侵略,美国对中国抗日提供了一些援助,但是其对华政策在实质上是消极和审慎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说,中国在英勇抵抗日本4年半之后,现在不再孤立了,所有遭到日本威胁的国家如今都站在中国一边。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赫尔在总结战时美国对华新政策时说:“我们对中国有两个目标:一是有效地共同进行战争;一是为了准备一个战后国际组织以及建立东方的稳定和繁荣,承认并促使中国成为一个与西方三大国俄国、英国和美国具有同等地位的主要大国。”

              此后,美国给予中国大量贷款、加大对华租借援助,还在1943年1月11日,与中国签订《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英国一起正式废除了在华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等多项特权,废除了1901年9月订立的《辛丑条约》,宣布将上海、厦门的公共租界和天津、广州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

              ——摘编自徐一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华态度的变化并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则抗战推动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史实并分析其原因。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战略地位开始逐渐受到美国决策者的重视。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中国的抗日与美国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在大规模援华的同时,从长远利益出发,确定了战后对华政策的长远目标,即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亲美的中国以发挥多种作用,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主要据点,抵制苏联的影响,为美国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原料基地,在国际事务中提供坚定支持美国的一票。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重视中国战略地位的原因。


              (2)列举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逐步实现“三级跳”的基本史实。并从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用史实说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

            • 5.

              32、 国家形象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相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映。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的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视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一,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其二,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其三,它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其四,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温家宝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纪念大会上

              (1)材料一、二中所描写的 “中国形象”分别是什么? 

              (2)材料四反映出当代中国什么样的“国家形象”?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三中,美国人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看法的政治原因。

            • 6. (15分)

              材料一: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罗斯福                             

              材料二:  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彪炳千古的历史贡献。……苏联卫国战争给德国法西斯以毁灭性打击,并同盟军一起夺得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的胜利;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都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巨大支持和宝贵援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最为珍贵。                      ——《江泽民在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时的讲话》

              材料三  “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获取智慧和启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了我们很多深刻而重要的启示。这些启示,是人类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必须牢牢铭记。”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讲话》

              材料四  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一座五星级酒店2009年6月9日晚遭到自杀式炸弹袭击,18人死亡,约70人受伤。由于包括联合国工作人员在内的不少外籍人士当时身处酒店内,袭击还造成多名外籍人士伤亡。

              材料五  针对联合国安理会12日一致通过对朝鲜5月25日进行核试验表示“最严厉”的谴责的第1874号决议,朝鲜外务省13日“受委任”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和谴责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关于朝鲜核试验的第1874号决议,并宣布在“与美国开始全面对抗的情况下”,采取3项措施以“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的自主权”。这3项措施是:新近提取的钚将全部实现武器化;开始进行浓缩铀作业;朝鲜将把美国及其追随者的封锁视为战争行为,并将采取坚决的军事对应措施。声明说,朝鲜现在已经对三分之一的乏燃料棒进行了再处理;同时,为了建设自己的轻水反应堆,朝鲜已经成功地进行了浓缩铀的技术开发并已进入试验阶段。                            

                                                ——据新华社平壤 2009年 6月 13日电

              请回答:

              (1)、你同意材料一罗斯福的观点吗?为什么?   

              (2)、列举中国军队打击日本法西斯的重大战事。(最少3件)

              (3)、依据材料三回答“人类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很多深刻而重要的启示”里面,导致二战胜利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二战还带给我们那些启示?

              (4)、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结合材料四五说明当前哪些全球性问题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 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8年10月24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亲自护送进舱的数百名孤儿难童趴在栏杆上放声高歌,摇着小手向卢作孚告别,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宜昌大撤退拉开大幕。到12月底,历时40多天的大撤退基本结束。当日军攻陷宜昌时,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日本军界完全没有估计到宜昌撤退能奇迹般的完成。从宜昌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成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有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珍贵文物等;大撤退的同时民生公司又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和给养,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然而,其英勇悲壮更甚于后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史学家指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的,宜昌大撤退是由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创造的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卢作孚一等景星勋章和胜利勋章。1980年,党中央《关于卢作孚先生的结论》里这样写道:“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宜昌大撤退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亦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的观点。

              (2)驳斥材料二中 日本对英美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 9.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场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战场

              东南亚、太平洋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二战时期中美英三国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亡

              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以上材料均选自《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假设的结局,这一结局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 10. 20世纪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及下列图式,回答相关问题。

               

              (1) 有人说,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从屈辱中开始,却在辉煌中谢幕。写出图中A、E两点所代表的典型事件。(2分)

              (2) 20世纪前半期,中国人民对外争取民族独立,对内争取民主权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图中B点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指出其在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分)

              (3) 指出图中C点所代表的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

              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分)

              (4)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肩负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这一任务基本完成的D点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分)

              (5) 综合以上问题,你认为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