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至清末立宪,但宪政思想的启蒙与渗透却比这要早。早期改良派知识精英认识到了民主政治对国家兴盛的意义,因而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立宪,明确提出了宪法问题,形成了一股宪政思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超越了“器”和“用”层面的局限,提出了一套比较束统完整的变法维新主张,并极力将其转化为社会现实,从而开启了宪政运动的实践之门。……1908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领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級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天坛宪草”、“袁记约法”、”贿选宪法”等宪法性文件,不过是军阀武夫们假宪法之名行帝制复辟、军阀割据、专制独我之实的一块遮羞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也在这一场场闹剧中被消解得一千二净。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材料二“诚以共和立宪国者,法律上国家之主权在国民全体,实事上统治国家之机关,均由国民之意思构成之。”……“关于总统及国务院制度,有主张总统制者,有主张内阁制者,而吾人则主张内阁制,以期造成议院政治者也。”……“一国政党之兴,只玄二大对峙,不宜小群分立。”……“宪法者,共和政体自保障也。中国为共和政体与否,当视诸将来之宪法而定”。
              --选编自《宋教仁文集》等材料三许多西方人天真的认为,实行民主是多数中国人的愿望,只不过某种原因,才没能实现。实标上,恰恰相反,实行民主宪政只是少数中国人的追求,这正是中国不能实现宪政的真正原因。宋教仁是少数的先驱者之一,孤独的先驱者。
              --迟云飞《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宪政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教仁的宪政思想。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宪政无法实施的原因。
            • 2. (2015秋•泰州期中)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创立儒家学说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孔子学说在全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自《论语》
              材料二: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材料三:“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从二十世纪开始,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材料四:据新华社伦敦10月22日电:当地时间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如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学说的主要内容。
              (2)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康有为是如何利用孔子及其学说为维新变法服务的?
              (3)据材料三分析,为反对利用孔子作为复辟帝制的“敲门砖”,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了哪一运动?这一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全球广泛开设会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5)在全球化的今天,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学说?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改变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树立忠孝风尚,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化。《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汉武帝也推广文翁的做法,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材料二 在西方学者看来,文艺复兴时存在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从中世纪时代对灵魂全神贯注的得救,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接受生活的挑战比天国的许诺更激动人心。”当时诸如布鲁日、阿尔伯蒂和马基雅维里等人文主义者,都相继从不同角度论证和阐述财富不仅仅能给人以生活的幸福,更重要的是确立社会的尊严地位。同时,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生的目的是现世的享受而不是死后的永生。
              --摘编自梁民愫、吴佳娜等《近代西欧转型时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材料三 第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武帝宣扬的主流价值观及其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同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的思想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原因。
            • 4.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以不同形式向西方学习以挽救民族危亡。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
              --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  夫今日当大地忽通,万国竞长之时……各国治法、文学、技艺、制造、财富、武备之盛,迥非匈奴、突厥愚犷之风。……皇上与诸臣,审时度势,图谋自强,亦固知法之不能不变矣。徒以根本未变,大制未新。少袭皮毛,未易骨髓。……狂中国之体制,而不能保中国之民,与稍变其制,而能保其民,孰为轻重?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1898年1月)材料三  某政治派别主张:“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魏源针对“不能再称西方文明之国为蛮夷”,而提出了什么重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这一主张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西方社会的认识。材料一中的“稍变其制”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为此,该派掀起的那场政治运动对中国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4)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