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余秋雨的演讲

              材料二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强大的东方邻国本可以轻易地把这些不速之客们赶回大海,但他们对希腊人的到来却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商贾云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古希腊城邦史》

              请回答:
              (1)中华文明为什么“不主张远征”?简要分析这种特性对中华文明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希腊为什么要进行海外殖民活动?这种活动对希腊文明起到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你认为应怎样正确看待亚欧文明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如果说,《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是明末清初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的话,那么,牟氏庄园则是清朝晚期直至近代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山东栖霞牟氏庄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庄园内的每一项建筑都严格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观念布局:其主建筑“日新堂”俗称“老柜”为历代长孙继承,大厅供奉祖先,老爷居住楼阁,妻妾子女居于平房,一干佣人居于群房。粮仓、磨房、碾房、粉房、油坊、棺寿房等多在群厢,形成一个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体系。

              图1 典型的北方四合院

              图2 黑漆大门刻有“耕读事业,勤俭家风”金色对联

              材料2:风雨如磐的20世纪20年代,新寡的少奶奶姜振帼与几位叔叔经过惊心动魄的较量,出人意料地掌理了家族门户。家族内部的尔虞我诈,官府、军阀的欺压,土匪盗贼的洗劫,日本鬼子的强行占领……美丽、聪明、干练的少奶奶,镇定自若地带领家族度过重重危机。她接受了庄园私塾王先生的仁爱、平等、自由的先进理念,并用于管理家族中,却不敢接受作为下人的教书先生的爱情。她忍受着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压抑,苦苦抗争了20年,却最终没有挽救家族的分崩离析。目睹了繁花凋谢、满目疮痍的家族败落景象,心有不甘却无力回天的少奶奶,在一个细雨连绵的黄昏香魂飘逝……

              请回答:
              (1)材料1及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政治经济状况?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耕读世业,勤俭家风”是牟氏家族兴盛的法宝和祖训,你能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找到该对联的理论依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2中“仁爱、平等、自由先进理念”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她为什么又不敢接受一个下人的爱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牟氏家族衰落的原因有哪些?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一认识表明 
              [     ]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惟一的模式
              C、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上 
              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的经济模式
            • 5. 仅在2008元旦前后三天,欧美亚报刊上就出现了一批醒目的大字标题:英国《卫报》──《中国崛起比9·11事件更具影响》,法新社新闻网──《中国崛起迹象随处可见》,美国《新闻周刊》──《中国一个强悍又脆弱大国的崛起》,新加坡《联合早报》──《面对中国崛起西方进退失据》……。中国用“和平崛起”来描述自己的未来形象,这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
              ① 民为贵,君为轻 ② 人性本善③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④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6. 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 
              [     ]

              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 7.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能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贵贱的是
              [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当仁不让于师
            • 8.   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新加坡甚至用儒家思想来治国。有人认为,儒学的本质是消极的、保守的,中国社会要进步,必须彻底“打倒孔家店”。有人认为,儒学的思想原则有积极健康的一面,如“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所在。也有人认为,传统儒学可以实现现代化的转化。分析以上观点,结合相关知识阐述你对于儒学的现代价值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     ]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的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是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 10.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     ]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军要严于律己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