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地区自唐宋时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明中叶以后,当地传统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至盛清时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市镇和农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构成市镇网络。
                                                                                                     --摘编自《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旱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57年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1949年的98个增加到140个;另外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
            • 2. 如图是“江浙地区工商业市镇变化图”,据此可知(  )
              A.宋代到明清经济重心南移加快
              B.江浙地区城镇发展不断加快
              C.江浙地区区域间长途贸易发达
              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逐步松弛
            • 3. 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 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商帮的发展历史。    (判断对错)
            • 4. 16世纪,松江的棉布在全中国打开销路,徽州商人汇集到棉布生产地,他们携带资本,参与了从棉花到织布的生产全过程。这一材料反映(  )
              A.晋商的勃兴
              B.徽商的崛起
              C.粤商的发展
              D.闽商的衰落
            • 5.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城市,如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C.“工商皆本”
              D.“经世致用”
            • 6.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然而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耕社会不知不觉中也在发生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松江府“所出布匹,日以万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经济领域有什么新变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经济主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与工商业之间关系的认识。
            • 7. 如图是明朝末年和清代中晚期江南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变化扇形图。据此判断,从明末至清中晚期这一时段该 地区(  )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有所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 8.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 9. 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由此可推理“宁波帮”经久不衰的原因可能是(  )
              A.引进西方工商理念
              B.诚信经营
              C.与外商进行勾结
              D.依靠封建权贵
            • 10.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  )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市民文学兴盛  ③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