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2分)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有哪些?(4分)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4分)

              (3)材料三中机户和工匠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4)材料四的观点是什么?(2分)对前面材料一、材料三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4分)

               

            • 2.

              学者黄正建著有《唐代衣食住行研究》一书,下列表述出自该书的是(    )

              A.“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
              B.“主食用谷物仍以粟、麦、稻为主”
              C.“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
              D.“在交通要冲,形成了一大批工商市镇”
            • 3.

              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南方

              北方

              南京

              浙江

              福建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广

              广东

              北京

              山 东

              山西

              河南

              陕 西

              27

              26

              11

              9

              2

              22

              12

              5

              17

              13

              5

              11

              2

              114

              48

              该表所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大大超过北方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 4.

              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原因中最主要是因为北方:

              A.自然灾害严重
              B.长期战乱
              C.兵役徭役繁重
              D.高利贷盘剥重
            • 5.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多样性的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的原因是:

              ①自然条件 ②人口密度 ③开发早晚 ④生产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6.

              填空题:

              1.        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2.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和变法在客观上瓦解了井田制。税制改革首先发生在齐国,管仲采取           的措施。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         ,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照田亩实数收税。

              3.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                         

              4.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     、江南和        

              5.元明时期,先进技术的推广,使       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元代制瓷业承前启后,开始进入       生产时期。

               

            •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区域分布逐渐趋向合理,其表现有     (    )

               ①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和闽江流域 ②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③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得到开发     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8.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 9.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这是清朝民间《武夷山采茶歌诗》,据此可说明

              ① 清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广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

              ② 清代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 清代福建茶业主要从江西外销海外

              ④ 制茶叶以手工劳动为主,劳动者生活艰苦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0.

              北宋初岁入一千六百余万缗,为唐代赋税的两倍,到神宗熙宁时已税收增至五千余万缗。南渡后,更增至留千余万缗,北方领土缩小而赋税反而增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甘薯、玉米输入增加农业产量
              B.江南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C.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江南开发
              D.赋税征收制度逐步健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