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派遣矿监税使是神宗皇帝以国家的名义对全国的公开盘剥,狂征暴敛上来的矿税,基本填入了神宗的内库和少数宦官、权贵的私囊,而国家财政凋敝如常。矿税的征收不是在开采营利后抽取,而是随便地指认矿藏,随即就地征税……终于引发了明中叶后频繁出现的城市市民抗争,主要是在商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中,市民为保护自身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自发组织起来进行集体斗争。所谓市民,主要是指包括雇佣工人、小手工业者、小商人以及城市贫民在内的城市的下层民众。在全国范围内,如湖口、临清、武汉、苏州、景德镇、福州、陕西、云南、辽东等许多城市或地区发生过激烈的民变。坚持“天下为公”理想的东林党官员同情和支持市民运动,因此二者在政治上形成犄角之势。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市民抗争”兴起的时代背景,指出明代“市民抗争”的特点。
              材料二  据统计,从1902年到1911年,各地起伏生灭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这些民变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规模大小不等,参加者包括了除官之外的农民、工人、商人、学生、“盐枭”等城乡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没有统一的旗号、目标和组织,但他们以动乱的方式加速了应该淘汰的东西被淘汰,反映了这个时期中国的世相和众生相……与革命相比,民变的矛头指向官府,是下层群众自发性的反抗行为,革命则是以推翻清朝、建立民主政体为目标的自觉行动。晚清最后十年,革命既在民变之外,又与民变并存。二者既不可替代,又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不少民变曾借助革命的旗号大造声势,革命亦利用民变谋求自身的发展。如保路运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据材料二指出晩清最后十年“民变”呈现出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出现的社会因素。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北方有一种“强宗大族”、“豪族”,世代聚族而居,称雄一方。从东 汉初年开始,朝廷对豪族的态度转为纵容庇护。汉魏之际豪族的势力迅速膨胀,每个地方都 有雄踞州县若干代的大姓,形成了世家大族。在连续不断的战乱中小农家庭破产很多,为了 生存,他们被迫依附于本家族的富豪;族中有势力的大户也趁机占隐人口,兼并土地,建成 了很多庄园。庄园中心地带建有住宅,周围是农田。庄园四周有堡垒,史书上称这种庄园为“坞堡壁垒”。北朝时期北方各政权存在的时间都很短,在乡村基层社会中唯一起组织管理 作用的是家族组织,即各地的世家大族。
              材料二 谱煤是家族的历史档案,在门阀士族兴盛的时代是辨认门阀子弟血统的依据,也是授官的依据。唐朝建立后限制门阀士族的政治特权是从整修谱煤入手的,扩大加入一些 当朝权贵,冲淡了原来的士庶界限。唐代以前的普通人家似乎不太注重兄弟间的字辈,从宋 代开始,血缘型家族组织的主要制度,比如族谱中的九族、祠堂中的昭穆之制、发丧时的五 服之制,特别是起名字的时候用的字辈,都是围绕排辈份来设计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邢铁《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家大族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职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以来家族组织发生的变化及其推动因素。
            • 3. 社会管理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雅典,全体公民在立法及治理公众事务上有直接与平等的权利。公民直接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政府的每一项决策往往都要经过公民和公民大会的讨论,政策的最终推出和执行也往往以体现绝大多数公民的意志为准。
              西周和春秋时期,国人是指居于国(城)中的拥有国家权力的人,国中上层贵族及国人仍以血缘姻亲关系相联结。他们是统治宗族的成员,皆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在君主废立、贵族派系斗争等方面都拥有广泛的权利;有财富拥有权;有从军作战的权利和义务,往往可以决定国家的盛衰成败。与国人相比,野人(居住在乡村的人)不能参与政治、当兵作战,原因即在于他们是被征服的部族或沦落的罪犯。
              --摘编自胡新生《西周春秋时期的国野制与部族国家形态》等
              (1)西周、春秋时期的国人和雅典的公民都曾经参与国家管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他们的异同。
                  材料二 清前期基层社会的管理通过保甲来实施,保甲的主要职能是维持地方治安和督催乡民缴纳钱粮等。在20世纪初的立宪运动中,晚清政府设计了基层社会管理的改革方案。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颁行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市镇村庄屯集等地方,人口满五万以上者为“镇”,不满五万者为“乡”。城镇设“议事会”和“董事会”,乡设“议事会”和乡董、乡佐,负责督办本城镇、乡的教育、卫生、道路修建、农工商务和社会慈善公益事务。
              --摘编自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与清前期相比,晚清政府如何设计基层社会管理的改革?你如何评价这种设计?
              材料三
              时间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
              1945年各行政村取消村长制,建立人民代表主任人制。同时以当互助合作组织为基础成立居民小组。
              1956年各行政村被取消,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下设若干个生产队。
              1958年农村普遍建立了人民公社并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原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改成生产大队,大队下面仍设若干个生产队,不仅领导和组织农业生产,而且还承办公社布置的各项工作。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设立村民委员会。
              1987年依据1982年宪法实行村民自治的规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主任和委员皆由村民直接选举生产,接受村民监督。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是颁布。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孙宅巍、韩海浪《现代中国社会基层组织的历史变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对建国以来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归纳准确、完整)
            • 4.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远方的礼物),万国朝未央。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遥远的地方)……
              --李世民诗
                  材料二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材料三  就国内政策而论,拿破仑可比得上开明的专制君主……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有效地统治了国家。他把法律编集成典,使行政机关置于中央集权制下,组织国民教育体系,建立法兰西银行,并就法国的教会和国家间的关系与教皇达成协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任何有一丁点洞察力的人都能看到,它(指“坚持真理”)已经让亿万印度民众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赋予他们个性、力量和自信--没有这些,任何政治的或社会的变革都无法得以展开……我很确信,就这一点而言,非暴力的方法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它加快了唤醒民众的步伐,为革命性的变革提供了条件。
              --《尼赫鲁自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外政策?此政策对国内有什么影响?
              (2)材料中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拿破仑“把法律编集成典”的措施具体指什么?此措施的意义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者指出:“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历史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等)和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归根结底,都是围绕这两根主轴展开的。”既然如此,那么,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凡促进生产力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加以否定;凡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否定。将社会交往的发展作为历史评价的一个具体标准,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很多历史现象。
              --摘编自《20世纪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运用材料中所述的历史评价标准,选取历史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论述。(要求:概述内容,简析原因、影响,并运用材料中所述的观点进行评价)
            • 6. 中国海关史话
              唐朝以前,各朝对海运进出口的管理,一般均由当地官员兼管,不另设机构。唐玄宗即位后,开始在广州设立管理海运进出境的专责管理人员--市舶使。 宋朝政府在多个贸易港口设管理海运进出境事务的海关机构--市舶司。元代市舶司最多时有七个。明朝的市舶司职能被大大削弱,负责监督管理朝贡贸易。清初,康熙中期时曾取消海禁,在南方四口设海关,允许对外贸易。乾隆时限定广州一处为对外贸易口岸,海关不直接经营外贸,须通过“十三行”进行。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新式海关在上海建立,此后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海关总税务司一直由外籍人员担任,移植西方管理体制,采取“国际共管”方式。
              --整理自蔡渭洲《中国海关简史》问题:
              (1)根据材料,中国古代海关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中国近代海关的建立与发展反映出怎样的时代背景?
              (3)简要说明从古代到近代,中国海关的发展史勾勒出了中国历史怎样的发展轨迹?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这种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国家模式并非一日建成,……对于专制者来说,想要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集权政体的“大厦”。
              --摘编白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基本制度”在西汉的表现。
              材料二 任何有现代意识的扩张主义者回顾诸如此类的成长和创造力时,可以想象到,宋代中国若自由发展下去,将可能主导航海世界,从而改写历史。这当然是想入非非了,但也再度提出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阻滞了艾尔文(Elvin,1973)所说的中国的“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继续发展?答案容易指向异族侵略者,指蒙古灭宋是阻挠宋人走向近代之路的罪魁祸首。但是我们随即可以知道,原因是不止一个的。
              --摘编自费正清《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的表现,并分析阻滞它继续发展的原因。(8分)
              材料三  中世纪晚期,东方社会并未出现西方的那种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新的文化群体与思想观念缺乏适合于植根的社会土壤,思想启蒙可谓遥遥无期。虽说中世纪晚期的东方国家(注:指中国)也不乏革新主张,但都采取了纵向复古的价值取向。这样的取向虽然寓含着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不可能达到西方人文主义者的那种“复古求解放”的目标,因而始终不能对旧的文化传统实现近代社会所期盼的实质性自我超越。
              --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晚期的主要“革新主张”,分析不能实现“实质性超越”的原因。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 “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材料二  近代中国知识界较早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
              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
                  材料三  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l2月5日至l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启示录: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
              (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在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
            • 9. 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公民社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力量。哈佛大学教授约夫•奈认为,当今美国的实力主要依靠的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中国则倾向于依靠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来影响中国软实力。
              --约瑟夫•奈著《权力的未来》
              (1)结合唐宋的相关史实,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2)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 “重建文化自信心的”在探索社会制度方面的实践及其效果。
              (3)现代中国在政府主导下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所作的努力有哪些?
              (4)进入21世纪,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我国和平崛起的宏观国际背景有哪些?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史学家内藤湖南提出过著名的“唐宋变革论”,主要论点是:……(一)在唐末到五代的过渡期,贵族政治没落,让位于君主独裁制度。(二)隋唐时期,农民是国家佃人;进入近世(宋代),由于朝廷不再介入土地分配,私有财产权得到承认。(三)官吏任用制度发生变化,贵族政治过渡到官僚政治。(四)在宋代,货币开始大量流通,货币经济流行。(五)唐代中期以后,学术不再是墨守儒家经学的义疏,而是启动自我的思索进行新的诠释。(六)六朝以来流行的四六骈文到唐代中叶变为散文体的古文,文章由重形式变为重自由表达;唐诗以外,发展起来词,打破诗律格局,表达更加自由。(七)六朝隋唐盛行彩色壁画,五代两宋变为屏障画;金碧山水就衰,白描水墨转盛;舞乐也是如此,原来服务于贵族,而今日益以迎合平民趣味为趋归。
                  中国学者陈寅恪也发表了类似见解:“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
              --摘编自张广达《史家、史学与现代学术》
              评述材料中关于“唐宋变革论”的相关论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