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年5月“从都国际论坛”某代表指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给全球贸易、经济、文化等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舶提举司在763年的正式设立标志着一个海洋中国的兴起,然而这种繁荣,与西欧海洋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仅具有表面上的相似,其背后动机则大异其趣,因此最终无法向一个开放的贸易体系转型。
              如果当时能向一个海洋国家转型,那必须有一个高度活跃的民间海外贸易为基础,并把整个国家当作一个贸易公司来经营,但这在唐代是根本不可能的。
              --维舟《市舶使:一个海洋中国的兴起》  材料二  “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相互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 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1)材料一中唐朝市舶提举司的设立标志着一个海洋中国兴起的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为何近代西欧国家能主导并形成一个开放的贸易体系?古代中国为什么不能向一个海洋国家转型?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哪些既有的区域合作组织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如何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你有何建议。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学是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科学,我们所适用的全部法律,或是对物的法律,或是关于诉讼的法律,都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的实现。首先需要考察人,因为如果不了解作为法律对象的人,就不可能很好地了解法律。
              --古罗马《法学阶梯》第一卷第二篇
              材料二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全球通史》
              材料三  《唐律疏议•名例》在其开篇中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春秋阴阳相须而成者也。”从概念上讲,“德礼”是儒家的,“刑罚”是法家的,“昏晚春秋阴阳”是道家的,诸多思想在国家法典中融为一体,自西汉以降中国法律发展到唐代逐渐“臻于完善”,并成为影响整个儒家文化圈的法律原理结构(如下图示).中华法系强调效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有趣的是,罗马法系也多次出现“自然界”一词,这似乎提醒我们,两者之间有某些相似之处。

              --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
              材料四  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
              --丛日云《“一”与“多”: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法律的基本原则。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罗马帝国繁荣强大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
            • 3. 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文明往往有着其不同的特质,文明的传播既有来自传播者的文化势能,也有来自受侍者的文化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他们的地理坐标,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布罗代尔(法国史学家)
                  材料二   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在时间关系方面,如西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我们却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血缘”关系。---引自英国汤因比《历史研究》
              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1)材料一中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索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从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指出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农耕文明和以希腊为代表的海洋文明的主要差别?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社会”在哪一方面与古代“希腊社会”存在着连续的“血缘”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它们之间存在这种连续“血缘”关系的理由(要求至少举2个例子)。
            •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族精神与古代希腊城邦精神(部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天行健,君主以自强不息--《周易》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秤平、斗满、尺足--晋商信条
              人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哥拉
              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未受考查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1)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多样性的视角,解读材料一。
              材料二  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
              材料三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陈独秀《敬告青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这种“解放”的?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战国,士虽然仍有等级的含意,但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
              --《历史研究》l987年第4期
                  材料二  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导致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这导致了古希腊社会政治结构的迅速变化。
              --毛寿龙《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
              (1)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古希腊社会结构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在清朝的最后十年,中国社会结构加剧变化。……产生了新知识分子、从旧绅士阶层分化出来的新绅士。……每一个阶层都有着自己的利益和政治要求。新绅士希望参与政权;商人阶层在政治上紧随新绅士,对清政府造成一定的压力;新知识分子公开反满;而下层民众则反对新政进而反对清政府。清政府无力驾驭这一变化了的社会,只好退出历史舞台。
              --《清末社会的裂变与各阶层分析》
              (2)概括并说明材料三中关于清政府退出历史舞台的观点。
                  材料四  二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此外,“经理革命”的推进、信息技术革命的渗透等等,各种因素促使新中产阶级迅速壮大。……他们对于西方社会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不满…….政府出于维护政治稳定的长远目的,被迫通过立法推行一些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资本家与其他高收入者相当一部分收入被转移到低收入者手中。
              --吴浩《新中产阶级的崛起与当代西方社会的变迁》
              (3)据材料四,指出“新中产阶级迅速壮大”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中国的人口庞大无比,也有助于文明的连续性。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因为那里的土壤和气候结合得很好。……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在适合农业的地方,就发展起中国文明;反之,则实行一种畜牧的生活方式,不管它是属于蒙古人、满人还是突厥人的。……
              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彼此间犹如意大利语之于西班牙语、瑞典语之于德语,颇为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其原因就在于,它由表示意义或物体的汉字组成。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二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但是,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它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
              --《全球通史--1500以后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二  黑格尔在提到古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往流动,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政权、财权、神权分立,又联合起来共同推翻“一元化”的族权,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血族共产制,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中国文明连续不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的不同之处
              (3)两则材料在史学理论上有何共同点?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列传》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中。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两对矛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和明太祖两位君主的相应解决措施。
              (2)根据伯利克里的演说,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你认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什么?
              (3)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分别形成专制与民主政治的主要因素。
            • 8.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邻国领海争端摩擦不断,诸如中日钓鱼岛问题,中菲、中越南海问题等,保障海权成为我们的重要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地中海孕育了希腊雅典舰队,罗马舰队,威尼斯舰队等强大舰队,成为近代海军的摇篮,导致海权意识的早熟。古代中国虽有漫长的海岸线,陆权主义却极其浓厚,海军和海权意识很难在中国萌发出来。--描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材料二  随着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近代海权思想兴起。1537年,拥有强大舰队的西班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陆战队。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摘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材料三  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能主管海上叔者,必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者,必能主管世界之富源;处此弱肉强食之秋,立国之要素为军备,军备之要在海权。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注于太平洋,我国与太平洋上适当列强海权竞争之冲。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逢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引自孙中山相关论述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地中海成为海军和海权意识的摇篮,而古代中国却很难萌发海军和海权意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海权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绐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海权思想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3)依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海权观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指出近代中国人与英国蕾莱爵士在海权观念上的不同。
            • 9. 我国疆域辽阔,海岸线很长,但是对海洋经济、海外贸易等的关注和重视,则是在经历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才意识到的。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姜子牙)治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到齐桓公时期,“通齐国之渔盐于东莱”,齐国成为“海之王国”。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
              (2分)古代齐国却表现迥异,据材料一归纳其发展经济的表现。
              材料二 十七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
              材料三 《南京条约》赋予英国可在通商口岸内派驻领事及享有居留权,《黄埔条约》更准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内建立教堂、医院等设施,自此通商口岸成为在华外人集中地。“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主权归中国政府所有,实际上界内管治权与税收权却属外国政府或在华外侨所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3)与中国传统城市相比,近代通商口岸有哪些突出特点?试分别从全球联系和文明演进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
              材料四 1987年邓小平吹响了进军海洋的号角,中国人坚定地打开了大门。现在,中国已经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从开普敦到巴芬岛,到处都是忙碌着的中国人的身影。在上海的街头,你仿佛身处曼哈顿广场,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的内外因素。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全境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问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简单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结果没有一个伟大的整块。
              --黑格尔《历史哲学》……在爱琴海区域进行过广泛的海上扩张。在昔克拄底群岛、罗得斯岛、甚至在小亚细亚沿岸、米利都一带都有米诺斯的殖民地和商站。米诺斯人用自己的帆和桨驱动的快速船,深入到古代地中海最遥远的角落。
              --库兹辛主编《古希腊史》材料二  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于是公元前1000年,中国社会即已在文化上表现出均匀一致。它的基层细胞的组织与小块耕地的操作结下不解之缘,也表现出家族的团结。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三  人有恒言,皆日“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跨海移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同种族体系的大混合,因为必须抛弃的第一个社会组织是原始社会里的血缘关系。一个船只能装一船人,而为了安全的缘故,如果有许多船同时出发到异乡去建立新的家乡,很可能包括不同地方的人--这一点同陆地上的迁移不一样,在陆地上可能是整个的血族男女老幼家居杂物全装在牛车上一块儿出发,在大地上以蜗牛的速度缓缓前进。.……他们在海洋上“同舟共济”的合作关系,在他们登陆以后好不容易占据了一块地方要对付大陆上的敌人的时候,他们一定还和在船上时候一样把那种关系保存下来,这时,同伙的感情会超过血族的感情,而选择一个可靠领袖的办法也会代替习惯的传统。跨海移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原始社会制度的萎缩,这种制度大概是一种没有分化的社会生活的最高丧现,它这时还没有由于明晰的社会意识形态而在经济、政治、宗教和艺术的不同方面受到反射,这是不朽的神和他的那一群的组织形式。
              凡是不能经受这段海程的事物都必须留在家里,而许多东西--不仅是物质的--只要携带出走,就说不定必须拆散,而以后也许再也不能复原了。
              --(英)阿德诺•汤因比《历史研究》(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分析中西方早期文明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其所形成的文明类型。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简要阐述并论证自己的观  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语言通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