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以下是古代东方各文明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文化成就,其中搭配错误的是(  )
              A.苏美尔人王国-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B.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汉穆拉比法典》
              C.古代中国-黄河与长江流域-青铜器
              D.古代印度-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佛教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学是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科学,我们所适用的全部法律,或是对物的法律,或是关于诉讼的法律,都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的实现。首先需要考察人,因为如果不了解作为法律对象的人,就不可能很好地了解法律。
              --古罗马《法学阶梯》第一卷第二篇
              材料二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全球通史》
              材料三  《唐律疏议•名例》在其开篇中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春秋阴阳相须而成者也。”从概念上讲,“德礼”是儒家的,“刑罚”是法家的,“昏晚春秋阴阳”是道家的,诸多思想在国家法典中融为一体,自西汉以降中国法律发展到唐代逐渐“臻于完善”,并成为影响整个儒家文化圈的法律原理结构(如下图示).中华法系强调效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有趣的是,罗马法系也多次出现“自然界”一词,这似乎提醒我们,两者之间有某些相似之处。

              --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
              材料四  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
              --丛日云《“一”与“多”: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法律的基本原则。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罗马帝国繁荣强大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
            •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族精神与古代希腊城邦精神(部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天行健,君主以自强不息--《周易》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秤平、斗满、尺足--晋商信条
              人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哥拉
              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未受考查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1)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多样性的视角,解读材料一。
              材料二  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
              材料三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陈独秀《敬告青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这种“解放”的?
            • 4. 与古代希腊罗马时代建设广场、剧院的传统相比,中国古代民众参与活动的公共空间非常有限,城市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城墙、城门、钟楼和鼓楼等。这反映了两者(  )
              A.艺术品味的高低
              B.经济水平的高低
              C.传统文明的优劣
              D.政治文明的差异
            • 5. 《罗摩衍那》是哪个地区的作品? (  )
              A.A
              B.B
              C.C
              D.D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战国,士虽然仍有等级的含意,但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
              --《历史研究》l987年第4期
                  材料二  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导致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这导致了古希腊社会政治结构的迅速变化。
              --毛寿龙《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
              (1)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古希腊社会结构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在清朝的最后十年,中国社会结构加剧变化。……产生了新知识分子、从旧绅士阶层分化出来的新绅士。……每一个阶层都有着自己的利益和政治要求。新绅士希望参与政权;商人阶层在政治上紧随新绅士,对清政府造成一定的压力;新知识分子公开反满;而下层民众则反对新政进而反对清政府。清政府无力驾驭这一变化了的社会,只好退出历史舞台。
              --《清末社会的裂变与各阶层分析》
              (2)概括并说明材料三中关于清政府退出历史舞台的观点。
                  材料四  二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此外,“经理革命”的推进、信息技术革命的渗透等等,各种因素促使新中产阶级迅速壮大。……他们对于西方社会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不满…….政府出于维护政治稳定的长远目的,被迫通过立法推行一些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资本家与其他高收入者相当一部分收入被转移到低收入者手中。
              --吴浩《新中产阶级的崛起与当代西方社会的变迁》
              (3)据材料四,指出“新中产阶级迅速壮大”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 7. 中世纪西欧某些地区曾先后出现过大规模农奴化和农奴重获自由的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西罗马帝国灭亡和城市复兴
              B.查理•马特改革和城市复兴
              C.君士坦丁堡陷落和伊斯兰教扩张
              D.封建君主专制形成和大学的兴起
            • 8. “虽非最古老的,却是最长命的,是上古时代人类文明的硕果仅存”的文明是(  )
              A.埃及文明
              B.两河文明
              C.中华文明
              D.印度文明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中国的人口庞大无比,也有助于文明的连续性。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因为那里的土壤和气候结合得很好。……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在适合农业的地方,就发展起中国文明;反之,则实行一种畜牧的生活方式,不管它是属于蒙古人、满人还是突厥人的。……
              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彼此间犹如意大利语之于西班牙语、瑞典语之于德语,颇为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其原因就在于,它由表示意义或物体的汉字组成。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二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但是,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它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
              --《全球通史--1500以后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二  黑格尔在提到古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往流动,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政权、财权、神权分立,又联合起来共同推翻“一元化”的族权,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血族共产制,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中国文明连续不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的不同之处
              (3)两则材料在史学理论上有何共同点?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全境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问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简单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结果没有一个伟大的整块。
              --黑格尔《历史哲学》……在爱琴海区域进行过广泛的海上扩张。在昔克拄底群岛、罗得斯岛、甚至在小亚细亚沿岸、米利都一带都有米诺斯的殖民地和商站。米诺斯人用自己的帆和桨驱动的快速船,深入到古代地中海最遥远的角落。
              --库兹辛主编《古希腊史》材料二  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于是公元前1000年,中国社会即已在文化上表现出均匀一致。它的基层细胞的组织与小块耕地的操作结下不解之缘,也表现出家族的团结。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三  人有恒言,皆日“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跨海移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同种族体系的大混合,因为必须抛弃的第一个社会组织是原始社会里的血缘关系。一个船只能装一船人,而为了安全的缘故,如果有许多船同时出发到异乡去建立新的家乡,很可能包括不同地方的人--这一点同陆地上的迁移不一样,在陆地上可能是整个的血族男女老幼家居杂物全装在牛车上一块儿出发,在大地上以蜗牛的速度缓缓前进。.……他们在海洋上“同舟共济”的合作关系,在他们登陆以后好不容易占据了一块地方要对付大陆上的敌人的时候,他们一定还和在船上时候一样把那种关系保存下来,这时,同伙的感情会超过血族的感情,而选择一个可靠领袖的办法也会代替习惯的传统。跨海移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原始社会制度的萎缩,这种制度大概是一种没有分化的社会生活的最高丧现,它这时还没有由于明晰的社会意识形态而在经济、政治、宗教和艺术的不同方面受到反射,这是不朽的神和他的那一群的组织形式。
              凡是不能经受这段海程的事物都必须留在家里,而许多东西--不仅是物质的--只要携带出走,就说不定必须拆散,而以后也许再也不能复原了。
              --(英)阿德诺•汤因比《历史研究》(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分析中西方早期文明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其所形成的文明类型。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简要阐述并论证自己的观  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语言通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