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左传》桓公二年

              材料三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诗·大雅·板》  

              (1)请分析,上述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6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4分)

              (2)依材料二、三分析宗法制的作用。(6分)

              (3)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4分)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6分)

              (4)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中国选官制度有何变化?(6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材料三  964年,宋太祖接受宰相赵普的建议:“令诸州自今每岁民租及筦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运京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周礼对原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1分)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

              (2)为解决材料二所述问题,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并据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分析北宋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2分)

               

            • 4.

              (11分)根据设问,请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1)在中国奴隶社会周王朝统治时期形成的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有哪些?(2分)

              (2)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最核心的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3)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留给人类社会最宝贵的遗产是什么?(2分)

              (4)近代西方社会最典型的民主政治体制有哪些?(2分)

              (5)新中国成立后初期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4分)

               

            • 5.

              (26分)学习历史要关注文明演进中的重要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唐和宋之间起了变化, 这就是中古和近世的差别……首先, 从政治上讲, 是贵族政治的衰落, 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此同时……选用官吏的方法, 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一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

              ——摘编自李庆《关于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等

              材料三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另外一方面,《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等

              (1)指出材料一中“政治混乱”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韩非有关“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主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变革”在政治方面的反映。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市”有哪些发展?(10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8分)

               

            • 6.

              (26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  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罗兹·墨菲《东亚史》

              材料三  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10分)

              (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7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9分)

               

            • 7.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

              ——摘自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中国的家族社会有着古老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并且强调家庭和宗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但清末最后十年里,这一基础摇摇欲坠。儒家思想中诸如家庭忠义、孝道、贞节、三纲五常等观念已被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代替。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国家的一员,而且个人拥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长者也不能剥夺的权利。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开始宣布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并把儒家教导的各种合理关系,斥之为过时的和封建的,家长的全能地位受到了挑战。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82年-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

              年份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合  计

              100

              100

              100

              100

              一人户

              11.85

              8.46

              12.12

              14.13

              二人户

              12.43

              14.27

              23.51

              28.67

              三人户

              20.67

              33.5

              39.58

              37.57

              四人户

              23.22

              24.1

              14.31

              11.11

              五人及五人以上户

              31.83

              19.67

              10.48

              8.52

              ——江苏省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家庭的基本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家庭发生的变化及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家庭的发展特点及其折射的社会趋势。(7分)

               

            • 8.

              王国维认为"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焉。"以下选项最符合材料的观点是

              A.周人的大宗、小宗体制
              B.嫡庶制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
              C.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宗法等级
              D.周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 9.

              我国采铜的历史非常悠久。

              材料1:青铜是铜、锡等金属的合金。青铜器在三代主要作为礼器和兵器。

              材料2:《左传》记载:“国之大事,惟(祭)祀与(兵)戎。”

              材料3:夏商周三代都城屡次迁移。为发现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与迁移的原因,某学者制作了如下示意图。

                 图例   △ 都城        ●  铜矿产地         ◆  锡矿产地

              观察图,概括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2分)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6分)

               

            • 10.

              (34分)人类文明在演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古希腊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模式差异很大。西周时期出现的“国”是在分封制度下,由周人驻防各地,凝聚而成。诸侯之下,又有卿大夫,每一层级均从上级授民授土取得权力,而每一级的主权都不完整。完整的主权只有周天子拥有,尊王是诸侯国政权合法性的依据。而希腊的城邦则是在一个地区内,若干村落聚合而为政治与经济的共同体。城邦是自卫的单位,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城邦居民侍奉同一保护神,以建立同群的认同。共同体的领袖大抵是雄杰之士,以个人的勇略、智谋、品德取得众人的信服。他们尽管被称为君王,但仍须耕作渔猎。

              (1)结合所学,比较古代希腊城邦和西周诸侯国两种发展模式的不同。(10分)

               

              希腊城邦

              西周诸侯国

              形成途径

               

               

              主权状态

               

              不完整

              首领产生标准

              才干、品德

               

              文化认同

              侍奉同一保护神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种种严重的问题,出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维新派号召全国人民“合一群,同道德,同法律,同风俗,同文学美术,而组织一完全无缺之国家”,断言“世界由是而文明,欧美由是而进者也”。

              而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认为个人的人权和科学才是欧洲“优越于他族”的原因。胡适更是大声疾呼:“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2)分别概括材料中所体现出来的两种救国主张;(4分)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这两种主张的原因。(8分)

              巴黎公社

              《共产党宣言》发表

              中国五四运动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第一国际成立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3)以“19世纪后              运动的发展”为主题,从上述表格中选出三个历史事件,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4个事件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12分)

              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