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
              材料一  秦统一中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政治制度,这套政治制度从皇帝及于中央朝廷,从中央朝廷下达到地方政权,形成一个结构严密、完整的管理体系,并且直接影响以后各朝代的政治制度,从秦到清的政治制度一直是因循渐序地发展的。
              材料二  在我们要讲的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  由于封建社会晚期社会条件的演变、诸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明清的政治制度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在前代君主集权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度地提高皇权,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朝廷空前并较为有效地集中统治权力,而且极力排除任何可能侵扰或阻碍行使绝对皇权的因素。
              --《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
              (1)材料一中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指出这种政治制度的两对基本矛盾。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把相权拿归自己”的具体做法。
              (3)明、清是如何“极力排除任何可能侵扰或阻碍行使绝对皇权的因素”的?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秦帝国都是一个奇迹。正面,它留下了中国最长久最实用的管理遗产:郡县制。朝代像走马灯一样换,共和制取代君主制,但郡县制牢牢地树立在我们的管理制度里,丝毫不动。反面,它留下了中国最深远的管理悲剧:短短15年,就被推进了历史的焚化炉,化成一缕并不光彩的黑烟,消逝。不像汉唐这些王朝,会在历史的地平线上留下“夕阳无限好”的惋惜和感叹。
              --《秦朝亡于管理制度质疑》       材料二  中书省和门下省都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给尚书省执行,当然,尚书省觉得不合适的政策,也可退回,不予执行。从三省间的这种制约和平衡,我们似乎看到了三权分立的雏形,此外唐太宗还任用了一大批的谏臣,比如魏征……封建专制下,从唐代三省六部制里我们看到了民主闪烁的光,但受时代的制约,民主思想很快就泯灭了,即使出现过,也只能称其为民主闪烁的光。
              --杨春莉《封建制度下民主闪落的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建立的政治管理制度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唐朝政治制度中的闪光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征。
            • 3.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例,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 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 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 ……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 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 ……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l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2)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公房制与西方的官邸制的共同点。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
              材料二  文武将吏,植自署里,贡从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自秦始王垂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垂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顿烦(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穗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 5. 从全球范围来看,东西方有着不同的政治传统。
              “英明雄挚之君主出,凭借固有之权力,著著(明显)务(致力于)扩充之,杀贵族之权力,削封建之制,务(致力于)统一之于中央政府……及其盛也,则能役属群族,以一人之力而指挥全国。”……皇室控制着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等。皇室所拥有土地为国土总面积的92%,而地主和农民仅占8%.官僚政治时代,君臣关系可以比作是放大了的主奴关系。君主、官员们之间形成了“臣下”与“君上”,“君父”与“臣子”的语言体系。
              --《中国传统社会专制主义的内涵分析》
              (1)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专制主义的特点。
              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1632-1704年)认为:人拥有某些天赋权利,跟国家完全无关。这些权利就是生存权、自由权、财产权。但处于自然状态的人无法凭各自努力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于是在一种契约或合理而自觉的协议之上建立政府。契约的主体是人民而不是政府,在契约之下,统治者的权力以被统治者的同意为前提,来自于被统治者而非全能的神……那么如何防止政府变成一个暴政的机构呢?那就是分权。怎样保障契约呢?依靠的是法治。
              --《专制主义与民主思想》
              (2)依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政治思想。结合所学,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洛克的政治构想的?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制以“礼法合一”为主要特征。礼教所倡导的价值观在法的规范中得到体现,那么“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但是由于法律的不可全述和社会行为的复杂,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可以归结为“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贤(依封建标准德高望重的人)、能(统治才能出众的人)、功(对封建国家有大功勋者)、贵(上层贵族官僚)、勤(为国家服务勤劳有重大贡献的人)、宾(前朝的贵族及其后代).这八种人犯罪,不按法定的程序和刑罚审判,司法机关不得自行处理,要采取“请议”的特殊诉讼程序,即先交大臣会“议”,议其罪行,然后再奏请皇帝进行最终的裁决。这八种人经“请议”特别程序后,往往享有减免刑罚的优待。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并比较重视勘验现场,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种对口供的重视就必然导致了刑讯逼供。……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商周时地方司法权由诸侯掌握,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
              --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借口中国的司法制度过于野蛮残酷,不能适用于西方人,因此强迫清政府承认外国的领事裁判权。1906年秋清廷设立专门司职审判的大理院,从机构设立上启动了行政、司法分立的进程,如果说这一改革还只是对传统体制稍加变动的话,那么在地方各级,从袁世凯在天津府地方试办新式审判厅开始,到京师地方、东三省及江苏等地试办各级审判厅,以及后来各省城、商埠各级审判厅等各级新式审判机构的设立,无疑是对传统体制的重大突破。从其人员任用上看,传统体制中,各级行政官即是审判官,审判所需的法学专门知识主要是靠其司法审判的辅佐人员,而新式审判机构的审判官员,既需要较长时期的专业学习,考试选拔合格,并经过一定时期的试用后,才能正式成为其一员。袁世凯在天津试办新式审判厅时,“经试办数月,积牍一空,民间称便”,甚至开厅以后,洋商因为该厅审判公正,“亦有不先赴该国领事投禀而径赴该厅起诉者”。清末政府通过《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其后几部法律,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和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自己所受到的控诉进行辩护,并随时可以自己选任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
              --春杨《论清末中国司法体制的转型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司法审判制度的主要变化。
            • 7.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在最高专制权力中心的边上,总是会不断产生新的权力机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挑选一些文学之士,让他们侍从左右,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简奏章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指出这样做的目的。
                  材料二

              (2)依据所学,完成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要求:写出三省职能,并以箭头线(“→”)标出中央职权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
              材料三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庭,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簷曝杂记》卷一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朝军机处的认识。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退休也称“致仕”,即“致其事于君而告老”之意,请君主另用他人,并放弃相应的权力,成为古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制度之一。自周礼规定“七十致仕”,虽为历代所沿袭,但没有明确的法律限制。并不具有强制性。西汉以前因为官者皆有法定资产,故退休后一般不予俸金。魏晋时期,五品以上者退休可享受半禄,并进秩一等,对功臣重臣可酌情另“加恩赏赐”。自唐宋以降,官员致仕逐渐形成以礼致仕(正常退休)、自请致仕(不限年龄,可复出)、老疾致仕(年迈、伤病,有一定强制性)和勒令致仕(解退回籍,带有惩罚性质)四类形式,分别授受不同待遇。退体制度取消了为官者终身为贵的特权,是古代人事制度的一大进步,但因“圣眷优渥”推迟致仕或“朝霞贪名利,夕阳忧子孙”而不肯退休者也大有人在,阻碍了帝国官僚队伍的更新。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年代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嬗变
              1857年实行公务员职业免费养老金制度,规定最低退休年龄为60岁,养老金领取标准为在职工资
              1
              600
              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政策。此项政策持续至1972年。
              19世纪中期以后私人职业养老金制度逐步建立,主要集中于铁路、煤气、银行保险、制造业等公司企业,所需费用由雇主和职工共同承担,受到广大民众欢迎。
              1908年颁布国民《养老金法》,实行国家免费养老金制度,70岁以上且生活较困难的老人可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补贴,费用由政府承担。
              1918年学校教师职业养老金纳入公务员序列;警察等特殊行业逐步建立特种职业养老金制度。
              1925年颁布《寡妇、孤儿、老年人缴费养老金法》,70岁以上老人可以领取不附带任何经济状况调查的免费养老金;65-70岁参加国民健康保险的老人及其妻子可以领取一定数额的缴费养老金。
              1946年《国民保险法》提高养老金领取标准;将国家养老金制度纳入国民保险计划。
              --摘编自丁建定《从济贫到社会保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致仕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英国养老金制度的演变趋势,并指出其变化原因。
            • 9. 阅读下列材料:从“人治”走向“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材料一:古代中国统治者以“息讼”、“无讼”为理想追求。孔子的一句“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成为中国士大夫的行为准则。老百姓也对息讼广泛的认同,存在“厌讼”心理。(《周礼》云:“争财曰讼”,故讼主要指民事诉讼)
                  材料二:宋代以来,江南出现“好讼”之风,明清更甚,“徽州健讼之风甲於皖省。”商人成了“诉讼”的主要群体。
                  材料三:“讼师”,是指中国古代专门以替人词讼、叫人打官司为业的人,学界一般认为出现于宋代。由于讼师的发展必定会动摇专制统治的根基,限制和打击讼师就成为统治者的当然选择。统治者从未承认过讼师的合法地位,讼师始终发展不成律师。
                  近代律师制度萌芽于古希腊,初步形成于古罗马,成熟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中国近代律师制度自西方“移植”而来,1906年清政府公布实施《律师暂行章程》,初步确立了中国律师制度。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实施的《律师暂行章程》,中国律师制度正式确立。
                  材料四: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新中国第一个律师立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律师制度的正式确立;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被称为“我国律师制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统治者、士大夫、老百姓为什么都认同“息讼”、“无讼”?
              (2)结合史实分析宋代以来民俗世风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律师制度在西方形成的条件。中国近代“移植”西方律师制度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外力逼迫的结果,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4)请结合史实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律师制度确立和完善的必要性。
            • 10. 了解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是解读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运动,已经分别确立了君主集权的官僚制政治形态……随着全国的统一,这种新的政治形态也自然地被秦王朝所承用,并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的创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汉代)皇帝宰相,各有一个“秘书处”……皇帝有六尚,五尚都只管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宰相的秘书处呢,共有十三个部门……权位也很重,也竟俨如后代之专部大臣。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在唐朝)……皇族以一种崭新的面貌雄踞于普通社会之上,同时皇帝开始逐渐地扩大了他的专制权力,它在明清而达于极点。
                                                                                                                                --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隋唐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中央政治制度上的两项“创新”。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二、三简述汉唐和明朝解决这一现象的主要措施。
              (3)概括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