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殖民者和商人开始进入美洲、亚洲和非洲,他们以暴力和欺诈的手段进行着洲际间的贸易,大量开掘和掠夺当地的资源。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1)面对地理大发现后的国际形势,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4分)

              【材料二】 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期”的话,……19世纪60、70年代的“同光中兴”(同治到光绪年间)大概可算一次。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2)面对19世纪60、70年代的“机遇期”,清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有何影响?(4分)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富强,只有开放兼容。经济全球化符合我国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诉求。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姜智红《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8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四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5、16世纪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2分)其最大的意义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4分)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地位如何?(2分)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2分)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与材料三中反映的情况有何关系?(2分)

               

            • 3.

              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     ②文艺复兴运动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宗教改革运动

               

            • 4.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中学堂章程》。该章程强调中国史“当专讲历代帝王之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以及学术、技艺之隆替,武备之弛张,政治之沿革,农、工、商业之进境,风俗之变迁等事”。

              (1)依据材料概括《奏定中学堂章程》体现的历史教育特点。(1分)

              材料二  1956年新中国颁布了《初级中学世界历史教学大纲(草案)》。大纲认为:

              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因此,按五种社会形态划分历史发展阶段,安排章节内容。

              第二,“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为此,大纲以阶级斗争的重大事件为“社会制度改变”的转折点。

              第三,突出苏联的历史,其第九部分“现代——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总危机”,可以说是苏联史的缩编。

              (2)新中国的历史教育体现了怎样的史观?试析新中国形成这种史观的原因。(4分)

              材料三  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在世界史部分构建了这样一个体系:

              一条主线:人类历史从分散到整体发展。

              两个方向:人类历史可从纵向、横向进行研究。纵向系统以时间为序,横向系统反映地域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至关重要。

              三个阶段:将世界历史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勾勒从分散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3)2011年版课程标准体现了怎样的史观?据此史观,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起点时间和代表事件应该分别是什么?简析其主要依据。(9分)

               

            • 5.

              (2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三  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杨宁一《现代化理论》

              材料四 在最近两个世纪,随着更多的国家进行工业化,工业生产的规模加大,污染量已急剧增加,而越来越多地使用复杂的人工化学品,污染也变得更加危险。污染的后果已从工厂的邻近地区,通过跨国污染如酸雨,使有毒物质扩展到世界上最遥远的地区。

              ——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 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8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4分

              (2)分别按照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8分)

              (3)分别以近现代英国、为例苏联,指出材料三“原发型” 与“传导型”国家开展工业化的主导力量,(4分)20世纪末,中国开展工业化有何特点?(4分)

              (4)根据材料四的作者是否赞同现代化?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

               

            • 6.

              (25分) “价值破坏”和“价值构建”是近年来伦理学与历史学研究的交叉领域,无论是“破坏”还是“重建”,都反映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8年,雅典设立奥泰里克专项基金,规定穷人观剧只要不中途退场,即可得到两个奥波尔的观剧津贴制度。……因为有两个奥波尔,有人就以为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不用做任何事情,只用在观剧的时候呼呼大睡。后来,观剧者的呼噜声、吵闹声让人几乎听不到表演者在说什么,观剧者的欺骗超越了表演者的表现。在两个奥波尔的诱惑下,雅典人变得不在那么自觉、有序、善良。

              ——根据齐默恩《希腊共和国》、古郎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整理

              (1)试从“价值构建”和“价值破坏”的角度对材料一中提到的古代希腊观剧津贴制进行全面评价。(4分)

              材料二  新的价值观念在16世纪后的西欧形成了巨大的浪潮。英国街头戏剧中的一段台词所说:“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2)材料二中的新价值观指什么?(1分)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的相关史实,简要分析这一新价值观确立的原因以及对后来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3)分析20世纪初一批新式知识分子主张“道德伦理革命”,价值重构的原因。(4分)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价值构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代中国价值构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

               

            • 7.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界大部分学者认为,l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历史由此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6分)

              材料二  近代与古代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化涵义甚广,内容颇丰……渗透到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引起了相应的深刻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化引起了人类社会哪些深刻变化?(10分)

              材料三  19世纪最后30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作为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形成了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

              (3)材料三中“第二次现代化浪潮”指的是什么?它是怎样促使“现代意义经济模式形成”的?(6分)

               

            • 8.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这一类属于商业小城镇。以利物浦发展为例,它由一个小山村发展成为一个仅次于伦敦和布里斯托尔的大商业港口城市,1709年经常出入利物浦的船只已达1092艘,货物27210吨,1750年进出口吨位达到65000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材料二  自18世纪60、70年代之后,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中小城镇,按不同的类型发展成不同的城市,如曼彻斯特、索尔福德、博尔顿、普雪斯顿、斯托克波特、奥尔德等城市成为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斯洛普、任斯特、斯塔福德形成以采矿和冶金为主的工业城市,利兹、哈德斯、菲尔德是毛纺织业的城市。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4分)

              材料三  英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平衡性和盲目性。结果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出现严重的“城市病”。182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自1601年起实行的《济贫法》的修正案。1848年和1875年两次通过《公共卫生法》。1866年通过了《环境卫生法》。1909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涉及城市规划的法律《城市规划法》。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治理大气法律——《空气清洁法》。

              ——材料一至材料三均摘编自刘春成等《城市的崛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8分)

              材料四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介绍说,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迄今大致包括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发展、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1985—1991年城市化稳步发展、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等6个阶段。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92年至今推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国内外有利因素。(4分)

               

            • 9.

              (36分)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深化认识自身,同时又拓展认识世界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在我看来,最美好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标准看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没有奇迹,也不荒唐。

              ——[法]蒙田(1533—1592):《论经验》

              (1)据材料一,概括蒙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简述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0分)

              材料二

              图11  1439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    图12 1570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

              (2)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前后欧洲人对世界(陆地)范围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认知的变化给欧洲思想领域带来的影响。(8分)

              材料三  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并揭示出了它的法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3)材料三中牛顿所揭示的“自然法则”指什么?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变化为例,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8分)

              材料四  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近代西欧和中国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何异同?(10分)

               

            • 10.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美洲白银产量与流向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C中外贸易货值表

              年份

              进口

              出口

              出\入超

              1871—1874

              66 1 05 041

              71 484 090

              (出)4 379 049

              1887—1889

              112 643 649

              91 736 369

              (入) 20 907 280

              1892—1894

              149 522 309

              115 773 453

              (入) 33 748 856

              ——赵矢元《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西方经济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了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在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买得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①②两个环节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状况,分析环节①对欧洲社会的主要影响和环节②中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10分)

              (2)概括材料二中国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阶段中国和欧洲之间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情况。(10分)

              (3)指出材料三对亚欧经济地位变化的认识。(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