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读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完善
              B.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C.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D.运输和通信手段革新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中,自由主义在欧洲大陆得到迅速传播。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思想家那里有很多解释,从抽象的理念角度。自由主要是指个人不受任何约束(法律除外)的发展和人格独立,个人的独立选择等。个人的自由发展既包括经济的自由发展,也包括个性及其他方面的自由发展,并强调这种发展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是不受任何机构或个人的限制和约束的。
              材料二  到了18世纪中叶,特别是在英国,随着政治自由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逐步实现,以及英国工业经济的成长和自由贸易的需要,经济自由被提到日程上来。
              材料三  古典经济学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西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它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坚信自然秩序一一市场的自发作用,……他的结论是:政府干预、管制、授予垄断和特需补贴都会误导资本并会减少资本对经济福利的贡献;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率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请完成: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自由主义”的内涵是怎样不断拓展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3)据材料三,归纳概括亚当。斯密理论主张的核心,并结合史实说明亚当。斯密理论的实践果。
              (4)综合以上认识,谈谈亚当•斯密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价值。
            • 3.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晚清政府的自救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4. 西方某国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大事记(部分):“1832年通过工厂法,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1842年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1875-1909年出台5个住房法,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活住区环境问题。”
              对以上材料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①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②通过工人阶级持续斗争,使普逸权逐步得以实现
              ③以立法形式推进制度建设,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④逐渐推进社会公平,是资本主义体制的自我完善。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5. 1827年,23岁结婚的贝蒂•哈里斯在婚后不久就在英国曼彻斯特附近一家煤矿找到了拖运工的工作,每个工作日,她都要绑着腰带和链子(用于拉煤),沿着狭窄的坑道把坑底的煤拖到地面上,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工作12个小时,甚至怀孕的时候也这样,只在午饭时候休息一个小时,吃面包和黄油。和她在一起工作的还有其他妇女和男性工人、孩子。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
              A.资本家尽力榨取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
              B.妇女参加工作有利于提高自身社会地位
              C.当时男性工人工作与生活条件也相差无几
              D.蒸汽机的普遍使用需要大量的煤炭供应
            • 6. 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工场退位,工厂上位” “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的出路”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小标题。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B.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7. 科技改变生活,“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  )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②促使新的工业部门兴起
              ③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 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或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8. 如图,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包括(  )

              ①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    ②机器生产降低了服装生产成本
              ③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    ④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9. 世界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世界历史的开端
              材料一  1.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2.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材料一中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开始)提出了怎样不同的看法?
              主题二   世界各国的交融
              材料二  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摘自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山东为例(1936-1949)》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作物的传入引种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主题三  世界各国的碰撞
              材料三  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阿诺德•J•汤因比
              (3)材料三中“世界与西方的冲突”主要指什么?从西方角度分析为什么能够“狠狠的打击”世界?
              主题四  中国的积极应对
              材料四  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于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构筑,赋予新内涵,并出台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以便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为我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邢厚媛《国际商报》
              (4)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外交上实行“走出去”战略。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经济举措?
            • 10.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2/3左右。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
              B.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
              C.工业革命带来运输业的发达
              D.受英国经济危机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