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76年奉派的第一任驻英大臣郭嵩焘在英潜心考究后,多次提到“西洋立国二千年,政教修明,具有本末”,他意在表明(  )
              A.西方国家历史悠久,政治清明
              B.西方国家历史同中国一样长,也有农业和商业
              C.西方国家值得我们学习的不仅是船炮技术,还有制度文化
              D.西方国家建国才两千年,政治和宗教始终在修订,经济部门也很完备
            • 2. 中国近现代外交理念与世界意识的变化,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传统模式是朝贡模式。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节来华被视为“蛮夷之邦”的“朝贡”,以朝贡为媒介确立宗藩关系。清朝前期,中国是朝鲜、越南等国家的宗主国,各国向清政府“称藩纳贡”,接受册封,清朝则以“天朝”职责,庇护属邦,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宗藩体系。
              材料二  从自居世界文化中心、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到主动承认西方为文明,而自认野蛮,退居世界文化的边缘;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近代中国人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这一转变是充满屈辱的,但又是国家观念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的必然结果。
              材料三  一个国家领导集团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对国家外交关系影响巨大。新中国1978年前与1978年后的外交活动就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领导人思想的差异。
              请回答:
              (1)中国传统的宗藩体系受到近代国际关系模式的挑战。举一例说明清政府为维护这一体系作出的努力。结果如何?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所说的“转变”? 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
              (3)毛泽东对世界形势的判断是“战争和革命是时代的主题”,邓小平则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判断各有何依据?请结合史实说明他们是如何围绕其判断展开外交活动的?
            • 3. 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告……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中国在世界所处的被动地位,其实开始于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过程,中国社会下头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牲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牲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2)材料二中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20世纪初中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埋藏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不能割裂改革开放前后历史并相互否定。--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
              (4)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三个角度指出改革开放前30年为改革开放所起的奠基作用。对核武器的态度与主张。它表明了什么?
            • 4. 中国人的世界观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材料三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乾隆帝的“世界观”。试分析材料二中所说的中国人从“洋务”再到“时务”转变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转变轨迹。
            • 5. 中国近代化主要是在外接连不断、一个比一个更为严重的民族危机的驱迫下,中国人迅速不断地、一次次变换择取更新的两方文明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化的主要三种模式
              模式说明
              ①“冲击-反应”模式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其近代化运动的历史。
              ②“侵略-革命”模式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起而反抗的革命史。
              ③“早期启蒙”模式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具有近代人文主义性质的启蒙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哪两种近代化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在推动近代中国进步方面的表现。
                 材料三从影响方面看,19世纪西方的冲突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19世纪中国虽然在向近代化转型,但真正的近代化却“遥遥无期”?
                 材料四 近代前期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示意图

              (4)以材料四我国政治文明的演变为例,分析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过程呈现的特点。
            • 6. 从文明形态和政权形式来考量,古代东西方类似于中国的有(  )
              A.古代印度
              B.古埃及
              C.古希腊
              D.古代两河流域的城邦
            • 7. 如图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名称拟出最合适的章的名称(  )
              A.环境:黄色土地与蓝色海洋
              B.政体:帝制与共和
              C.传统:专制与民主
              D.学术:重伦理与爱智慧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业的发展使得种植葡萄和橄榄比种粮食更有利可图,结果产生了新的富户,但又使那些不能投资葡萄因或橄榄因的农民陷入贫困。贫困的农民由于竹不清债务而沦为半奴隶状态,显然几乎就要反叛。贵族统治者为制止这场阶级间的战事,便宣布紧急将权力交给一个名叫梭伦的商人。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政治制度……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选自《人民日报》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当时的社会状况。上述状况导致古希腊产生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材料二描述的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与古希腊有何不同?指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产生的经济根源。
              (3)材料三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史上的1例加以说明。
              (4)材料四中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有何具体表现?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政治体制的发展有何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