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1929-1946年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2. 作为我国老牌重工业基地的东北三省,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就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举行了情况发布会,为振兴东北出谋划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元朝时在东北地区设立行省管辖,其意义何在?
              (2)近代东北地区见证了列强的多次侵略,请结合日本侵华史实加以说明。
              (3)1953年新中国制订并开始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东北地区取得了哪些重要的工业成就?
              (4)对于国家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你有何合理化建议?
            • 3. 在2012年“中日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动”中,一位日本中学生向中国学生展示出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1937年12月日本军人在中国南京背中国老大娘回家的照片(见图).请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图片的认识和看法。
            • 4. 抗战宣传画

              请问:
              (1)你从该宣传画中读出哪些历史信息?依据分别是什么?
              (2)如要核实你对该画认识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或方法?(至少写出4个)
            • 5.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遭受侵略、奴役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
              侵略、追求民主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中,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历程。
              材料二  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材料三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了如下的纪念邮票(小型张):
              (1)由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对我国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胜利来之不易,和平任重道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英国的乡村在农业革命的冲击下,从15世纪后3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领主用暴力或各种欺诈手段强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他们的份地,用栅栏、篱笆、壕沟围圈起来,变成领主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300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迁出至他乡种田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
              1820-1849年292900
              1850-1879年7215498
              1880-1911年156011838
              1912-1939年473077396
              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为躲避战火,并执行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 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安介生、葛剑雄《20 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在推动英国社会发展上有什么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
            • 7.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举办了盛大的阅兵式和一系列纪念活动。令人愤慨的是,安倍政府对这段历史闪烁其词,混淆视听,使得中日历史问题的解决遥遥无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实,日本在与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时候,已经在政治层面触及战争责任问题,表示了“深刻的反省”。但由于部分日本政治家经常发出否认侵略战争责任,坚持战争时期历史认识的“妄言”,在国际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让人们感到战后的日本社会似乎没有发生变化……日本反省战争责任的政治任务并未完全结束。
              材料二  对中日两国民众来说,关于战争历史集体记忆最深刻的侧面都是战争中的被害……两国民众关于战争的历史记忆毫无疑问都是事实,但是并不对称……日本人在加害责任缺乏反省的情况下,强调自己的“被害体验”,不可能得到被害国中国民众的广泛理解,也不可能了解同一历史过程战争被害国国民的体验。
              材料三  中国历史学界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进行研究时,比较关注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力图挖掘表面上看似孤立的现象背后的东西…….而日本的历史学者即使承认战争的侵略性,更注重研究的则是诸多事件发生时具体的客观原因和偶然因素。--以上材料摘编自步平《再论中日历史问题的对话空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造成中日历史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民众而言,八年抗战中最痛彻的被害记忆有哪些?为什么中国民众不认同日本人的“被害体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学者会挖掘哪些日本侵华事件之间的关联?针对日本学者的研究方法,你认为中国学者在研究方向上应该如何应对?
              (4)在上述材料中,作者分别是从哪三个层面分析中日历史问题的?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株式会社扶桑社(市版本)对中日战争起因的描述:
              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事件描述
              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动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1)根据材料一,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日本教科书中关于中日战争起因的记述,谈谈你对中日战争责任问题的看法。
            • 9.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惨案遗址中,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和日本的广岛和平公园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选在江东门这样一个不靠山,不傍水的地方……(当年)侵华日军曾在这里囚禁了一万多名中国的被俘士兵和平民百姓。12月16日晚,日军把他们驱赶到方圆一华里范围内的小山坡用机枪扫射。……1985年挖开这个万人坑时,发现层层叠叠的尸骨共有5层,可见当时掩埋的被害者数多。
              --朱成先《把血写的历史铭刻在这片土地上》
                  材料二  纪念碑、建筑群或遗址,在被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每个被提名的遗产应:……符合对设计、材料、工艺或布局以及文化景观的特性及构成的真实性检测(委员会强调只能接受基于对原址进行完全、细致记录而无臆想情况下的重建),……此外,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特别是那些对众多游客开放的遗址,涉及的有关国家应提供适当的管理办法,其中包括财产的管理、保存和开放度。
              --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何建在江东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大屠杀期间共有多少中国同胞惨遭杀戮?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2)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同属一种类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依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哪一条规定进行申报?这类遗产的特殊作用是什么?
              (3)国际古迹遗产理事会会长考尔先生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感叹道:“这里理应成为世界文化产。”依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申报世界遗产符合其中哪些规定?并概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这类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
            • 10. 民族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的追求目标,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复兴思潮大大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危如垒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复兴”!“复兴”!绞脑沥血,各本其所学,发抒复兴国族之伟论。
              --吴钊《复兴之基点》(1933年)
              材料二 (1940年,一位回族同胞在《抗战三周年纪念感言》中写道)“整整三周年的神圣抗战,已使大中华国族数千年的积弱,蒙受了巨急的刺激,从而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扎稳了抗战最后胜利的把握。首先我们为民族复兴的远大前途,抱乐观,感兴奋!”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第2卷(1940年7月)
              材料三 教育家蒋梦麟在昆明躲避日机轰炸的防空洞里,写成《西潮》一书。他认为:“以中国文化同化能力之强,他必定能慢慢地吸收西方在科学上的贡献;以中国天然资源之丰富,人民智慧之高,科学的发展将使她前途呈现无限光明。”“中国所走的路途相当迂回,正像曲折的长江,但是她前进的方向却始终未变。”
              --张可荣《试论全面抗战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潮》
              材料四 “这个方案无疑的是我民族复兴的唯一途径”;“只要我们能依照国父的遗教迈进,民族复兴是不成问题的,因为他已经在任何方面--无论文化、政治、经济等都替我们铺好了光明大道。”
              --萧一山《清史大纲》(成书于1943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吴钊发出的“呼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于民族复兴“抱乐观”态度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说明此理由的主要史实。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蒋梦麟和萧一山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抗战时期人们关于民族复兴思想的共同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