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港。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 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 2:中国共产党自1922年7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后,成为其中一个支部,过去,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长征开始前不久,因上海中央局被破坏,党中央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
              ——《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3:1935年2月上旬,中央给陈毅等人拍来电报,大意是:中央政治局 开了扩大会议。博古等负责同志的单纯军事观点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这次行动他们要负责。这是严重的失败,但不是政治路线的错误。对于中央的电报,当时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过去的错误的确不是政治上的错误。陈毅说:“我的看法不同。他们在遵义还不能提政治路线,提政治路线党要分裂的,只能提军事上错了。博古错了,让博古下台,这样全党在毛主席的路线下团结起来,完成长征。 中央主要是政治上的错误,政治上的错误导致了军事上的错误。“
              ——《三年游击战争回忆》

              请回答:
              (1)遵义会议着重解决了什么问题?材料1再次强调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3,说明陈毅对于中央来电的理解是否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上述材料,说明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不倦地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思想和精神将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阅读下面三幅图:

              图一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
              治国纲领

              图二 五四运动中被捕
              学生释放

              图三 《西行漫记》

              请回答:
              (1)图一的作者是谁?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五四运动奏响了中国20世纪初的时代强音,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请写出运动中学生高喊的口号。(至少两个)并分析这场运动的性质以及其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中的那个外国人耳闻20世纪30年代的红军战略大转移,为伟大的“长征精神”所感动。请分析造成红军长征的原因以及简要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以下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有关的材料:
              材料一 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人(1934年)

              材料二 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便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三 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如“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二千余口人,在一次一次的扩军突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丁七人,还要进行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四 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期(1934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红军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所面临的严峻内外形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1926年一1949年间毛泽东职务变化的简表

              请回答:
              (1)阅读①、③,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导致毛泽东“辞职”和“撤职”的党内政治倾向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②、④,毛泽东的两次“任职”反映出上述政治倾向的结局如何?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概述毛泽东两次“任职”后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历史性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集体,领导全国人民开启了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假设你是一位《人民日报》的记者,亲历了1949一1954年间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火热时代,你会如何报道这一时期有关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林伯渠

              材料2: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材料3: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做了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为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理论探索,对建立新中国有重要影响。
              下表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彻底实现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1)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2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毛泽东当时引起美国《生活》杂志高度重视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什么?请你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概括出毛泽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的史实,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所进行的政治上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历史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动力。他说;“社会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人类求生存,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人类求生存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能够明白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再来解决社会问题那才很容易。”他进一步解释道:“人类生活的程度,在文明进化之中可以分作三级。第一级是需要。人生不得需要,固然不能生活,就是所得的需要不满足,也是不能充分生活,可说是半死不活。所以第一级的需要,是人类的生活不可少的。人类得了第一级需要生活之外,更进一步便是第二级,这一级叫做安适。人类在这一级的生活,不是为求生活的需要,是于需要之外更求安乐,更求舒服……得了充分安适之后,再更进一步,便想奢侈。”孙中山将人的生活分为“需要”“安适”“奢侈”三个等级,未必科学,但是,他实际上是在说,人的需要是不断增长、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正是人的这种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推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以他说:“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中的原动力。”
              ——《新华文摘》2007年第2期《孙中山思想的现代价值》

              (1)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不能解决当时民生问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40年11月2日,罗斯福在竞选第二次连任总统的演说时呼吁:“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福利”他说。“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那里的工人不会在风华正茂时被一脚踢开,那里的人们不会世世代代受穷,那里的穷苦农民不会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那里的青年不会在垄断的淫威下乞讨工作。”“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那里的全体人民有极好的文化教育机会。”“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那里的劳工界进入暮年之人能够安度余生,养老金和保险金将理所当然地颁发给这些为国家忙碌了一生的人。”
              ——岳西宽、张卫星译《历届总统就职演说集》

              (3)指出罗斯福政府切实保护低层民众的措施,并结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时,国家百废待兴,工作千头万绪,党首先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生产生活问题,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了执政实践的第一位。正如当时主管全固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所说:“我们面临着如何把革命成果巩固和发展下去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要安排好六亿多人民的生活,真正为人民谋福利。”
              (4)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较好解决广大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5)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1)毛泽东所说要学习的“本本”是什么?要“纠正的本本主义”是什么?请举一实例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人民共和国”的道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下面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为中共中央党校的题记:

              (3)毛泽东、邓小平是怎样实践“实事求是”的?请各举一例最有代表的史实证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