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初的国歌歌词:“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二  “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                    
              --芮恩斯《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1913-1919》材料三  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我们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我们又有国际的援助。在这里,亡国论者与悲观主义者喃喃发出其“抗战必亡”、“再战必亡”的胡说。我们相反,我们要根据十五个月经验中已经证明了的东西,向全党全国明确地指出我们国家与我们战争的长处与短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克服自己的短处与不利条件,为争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毛泽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1938年10月)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十五个月经验”最主要的经验是什么?毛泽东所讲的“最后胜利”有何深远影响?
              (4)上述三则材料揭示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把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框内)
              材料一: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中最关键的步骤。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中央集权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文明的沿承延绵的意义不可忽视。-摘编自陶涛《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引自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三:同盟会最早会员之一的吴玉章回忆道:“处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当时我的感觉是:革命有希望,中国不会亡,要改变过去革命的办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摘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材料四: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终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是哪个朝代?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意义何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歌词中“旧邦新造”的含义是什么?为巩固其成果,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哪一部法律文献?
              (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世界上的哪-历史大事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决定“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走这条道路是要建立怎样的社会制度?
              (4)简要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纪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1936年12月9日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后淞沪会战开始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43年11月开罗会议召开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1945年8月8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材料二  ……英九在此重申,我们今后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并秉持四月十二日在博鳌论坛中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2008年马英九就职演说
              ……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拥有共同的血缘、历史与文化,也都同样尊崇国父孙中山先生。我们不能忘记国父“天下为公”的理念,以及自由、民主、均富的建国理想……-----2012年马英九就职演说
              (1)根据材料一大事纪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中国人民最终能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建国理想”的实践成果。分析有利于当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1年11月15日,宣布独立的各省都督府代表召开联合会议(代理参议院),12月3日通过并公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作为临时宪法。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仿照美国的政府制度,规定中央行政机关实行总统制,不采用内阁制。总统虽参议院选举产生,执行若干职权须经参议院同意,但实际上不对参议院负责,而且对参议院的议决案有交令复议权。还规定临时政府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行政各部、参议院和临时中央审判所组成。参议院是立法机关,它以各省都督府所派之参议员组成。临时中央审判所是司法机关。
              --摘自臧巨凯《民国宪政的轨迹》
              (1)据材料概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体现的政治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颁布的历史意义。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临时约法》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5. 年代史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些年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向,就是以十年作为一个“年代”,集中考察该年代的历史发展特点,我们可以称之为“年代”史。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就曾先后合作主办了1910年代的中国、1920年代的中国、1930年代的中国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
                     正如《1920年代的中国》论文集的编者所言,对1920年代中国历史的整体研究,可以使我们认识到:1920年代的中国,既是民国政治由北洋军阀掌控的北京政府转换到国民党掌控的南京政府的转折时期,又是国共两党由合作发起国民革命及北伐战争到最终破裂走向内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经济有起有落、新文化运动继续发展、社会动荡转型的历史。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们认识20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请你运用上述方法,概括20世纪10年代和50年代中国历史的特点并加以阐述。
            • 6. 材料一  刚诞生的共和国组建了一个反映启蒙思想原则的政权。1787年,国民议会起草了新的政治体系蓝图--《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其中强调了个人权利。美国领导人将联邦政府建立在人民主权基础上,同意遵从这部宪法,保障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以及宗教信仰等个人自由。他们并没有将政治和法律权利平等地赋予这片刚刚独立的土地上的所有居民。……那些被剥夺了公民权利的群体强烈要求获得自己的政治和法律权利,并为此不断抗争。而已经拥有权利的人不愿意把权利分享给他人,于是引发了矛盾和斗争,有时还会导致暴力冲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随着公民权利的扩大,美国社会拓宽了启蒙思想中关于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的含义。
              --摘自[美]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材料二  1912年中国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大事
              1月1日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
              1月28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
              1月30日中华民国实业协会在南京成立,该年成立的实业团体达40多个
              2月1日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感五项教育方针,以培养共和国民
              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授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政府
              2月13日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职
              3月政府颁布剪辫令、禁止缠足令,倡导变革礼仪等社会风俗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前朝文武各官照旧供职
              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临时大总统职,政府、参议院等不久迁往北京
              7月10日教育部重订学制,规定初小4年、高小3年、中学4年、本科4年
              8月25日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等4个政团,合并为国民党
              10月22日北京政府公布:报纸报部立案者89种,各党、会报部立案者共85个
              9月初袁世凯发布《尊崇伦常文》
              12月15日袁世凯颁布《戒严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宪政历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并分析中华民国建立的影响。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作者这一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8. 历史教育是以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实践成就及其文化内涵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不同时期的历史教育烙上其特有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开始,历史教育之内容与价值观问题日益与王朝“正统”(改朝换代的合理性)、道德观念相呼应。
              --郑流爱《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源流与传统》(1)根据材料一说说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教育目的。
              【材料二】1912年颁布的《共和国教科书》如其编辑主旨所述,“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义,以养成共和国之人格;注重表章中华固有之国粹特色,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注重国体政体及一切政法常识,以普及参政之能力;注重汉满蒙回藏五族平等主义,以巩固统一民国之基础。”
              --王应宪《制造国民:近代修身教科书的政治诉求》(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和国教科书》编写的背景和目的
              【材料三】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普通高中历史标准》(3)列举1840-1949年间反映中华民族为争取独立、民主、富强而不断努力的重大历史事件(列举三项即可)
              【材料四】台湾高亚伟教授在《历史教育的立场问题》提出:本国史的教学应采取中华民族的立场……但是,陈光棣教授认为对历史的最低要求是忠实、可靠,这就不能有所谓“立场”,因为有立场就不能公正和客观。
              问题: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赞同谁的观点?阐明你的理由。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取得巨大成功,它既完成了消灭专制王权的任务,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有的君主制形式继承下来,……国家主权的重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英国议会制度》
              材料二 民国初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2005年《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的含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揖美追欧”,实现“旧邦新造”,曾力图把西方哪些民主政治制度移植于中国?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哪些成就?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 10.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由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各国的民主道路并不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结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材料三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材料一中的“英国文化模式”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民主政治体制有什么“创新”? 试结合材料四说明这一创新的重大意义。
              (3)据材料三、一说明,德国的政治体制与英国有何不同特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