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自古以来,我国对市场的认识和运用经历了曲折起伏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将马、牛、军需、铁器、铜钱、缎匹、细绢、丝绵,私出私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物货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
              --《大明律附例》
              材料二: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三: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政府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明朝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农业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实质。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体制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 2.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起着根本性的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发展阶段时间标志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秦代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武帝时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唐高祖时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宋代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材料二  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的一个相当巨大的份额。彼埃尔•肖努曾估计,美洲白银的1/3以上最终流中国;魏斐德估计,约有一半的美洲白银落户中国;梁方仲认为,约占世界银产量15%的日本白银,也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如果我们接受巴雷特提供的数据,即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都留在了中国。在众多版本中,Von Glahn的估计最为低调,他认为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占世界产量的
              1
              30
              .相比而言,弗兰克关于中国获得世界银产量的一半的估计或许更接近真实情况。
              --据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       材料三  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来自西部产银州的议员集团提出了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
              --《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明朝中国的白银供给主要来源于哪里?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3)请分析19世纪末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有哪些?为应对第二次白银外流危机,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罗斯福在货币领域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是什么?
            • 3. 买办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嘉庆年间(1796年至1820年)两广总督百龄说:“查夷商所需食用等物,因语言不通,不能自行采买,向设有买办之人。……由澳门同知发给印照,近年改由粤海关监督给照。……(外商)如敢于买办食物之外,代买违禁货物,及勾通走私舞弊,并代雇华人服役,查出照例重治。”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均听其便。……其随意雇觅跟随、买办、通事均属合法。”--据《粤海关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前后买办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二在历史研究中,买办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他们中产生过吴健彰、杨坊那样由买办起家,积资捐官的人。在五六十年代之交,这一类人不仅在经济上活跃(如洋务运动重要人物唐廷枢等),而且在政治上活跃,是苏南“借师助剿”以抗太平天国的始作俑者。由于他们与西方人贴附得太紧了,便在不知不觉中显出了奴态j……但买办中还有另一部分人,例如郑观应、徐润,以及后来的虞洽卿,他们受雇于洋行,操买办之业而握有最多的货币一而后,他们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买办的历史作用。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学者李长莉在对近代国内外的货品质量进行全面研究后总结道:洋货高档精致,价格偏高,国货低档粗糙因而价格低廉。使用洋货还是国货就成为区分上下阶层和贫富的一种外在标志,洋货成为高档时尚流行和品质的符号和标志。随着国货运动的日益深入,一批国货品牌迅速崛起,质量有很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可以与垄断中国市场的洋货相匹敌,如荣氏企业的“兵船牌”面粉、大生毛纺厂的“魁星牌”棉纱等。
                  材料二: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是从1904年开始的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的抵制美货运动。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五四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打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得到了工商界的积极响应,迅速扩及全国31个城市和地区。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全国进行了抵制日货、英货的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又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洋货与国货质量上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抵制洋货运动的特点,简要指出近代史上的抵制洋货运动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3)对比今昔中国百年之发展史,在对待洋货问题上,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表达民族情结?
            • 5. 中国从被动到主动,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实力不断增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晴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
              年代进口出口
              188588200018两白银65005711两白银
              18951711696715两白影14329321两白银
              195447100082两白银227888197两白银
              1911471503943两白银377338166两白银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贸易状况。并指出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1965年-1985年世界贸易示意图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贸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三  中国入世降税大事记
              2002年,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低至12%;2005年,降税涉及900多种商品,关税总水平由2004年的10.4%降低至9.9%;
              2006年,我国降低了小轿车等42个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最终完成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降税义务,我国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税率分别由入世前的70%至80%和18%至65%降至25%和10%;
              2010年,降低鲜草莓等6个税目商品进口关税后。给予最不发达国家4762个税目商品零关税待遇。
              --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初中国调整关税的目的和意义。
            • 6. 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发展进程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据材料一,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 对华贸易在18世纪开始深入中国腹地。随着欧洲需求迅速增长,茶园的面积不断扩大,这就往往损害棉花种植,造成棉花匮乏。到19世纪,棉花需由印度供给,这对印度,即对英国,是个平衡对华贸易差额的机会。致命的打击从1780年开始,印度鸦片运到中国。中国贸易收入从此化为袅袅青烟。可这是什么样的烟哪!大致在1820年左右,贸易盈亏颠倒了过来,鸦片战争确定了一演变方向,从此开始的多灾多难的不平等条约时代将延续整整一个世纪。--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促使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与全球化”为主题解读材料三。
            • 7. 材料一  (按:1903年,清政府对于铁路业的规定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出台了《商部重订铁路章程》)
              集股总以华股获占多数为主,不得已而附搭洋股,则以不逾华股之数为限,具禀时须声明洋股实数若干,毫无遁饰字样,并不准于附搭洋股外另借洋款以杜蒙混而慎名。实倘有蒙混开办,一经查实随时注销撤办;华人请办铁路,如系独立资本至五十万两以上,查明路工实有成效者,由臣部专折请旨给予优奖以资鼓励。其招集华股至五十万两以上者,俟路工告竣即按照臣部奏定十二等奖励章程核办;无论华公司附搭洋股者,洋公司附搭华股者,地方官均应一体保护,惟不得干预公司办事之权。至公司遇有亏蚀,应悉照中国国家所定条律办理,国家例不偿补。
              --清政府1903年《商部重订铁路章程》材料二  (按:美国1887年订立《州际商务法》,对于铁路业的规定进行了相关的改革)
              第3条 受本法条款管辖的任一公用承运人,对任何特定的个人、商社、企业、公司或地方,或任何特种运输,不论在任何方面给予任何不正当或不合理的特殊优惠或利益,……或不合理的损害或不利,均是违法的。
              第5条 受本法条款管辖的任一公用承运人,与任何其他公用承运人或承运人就不同和竞争性铁路的货物的联营缔结任何契约、协议或联合,或就这种铁路的净利润的总量或部分进行分配,均是违法的。
              第12条 所创立的(州际商务)委员会(注:委员们由参议院建议和同意,由总统任命)
              有权调查受本法条款管辖的所有公用承运人的经营、管理情况,并使它知道其运营的方式和方法,……
              --美国1887年《州际商务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清政府和美政府对于铁路业规定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近代中美政府改革铁路业规定的不同背景。
            • 8. 苏州吴县木渎镇经济的发展折射出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木渎“四乡多织夏布(麻布),村妇以绩(搓线或绳)穄(一种草本作物)为业”……“朝市每集虹桥”。
              --《木渎小志》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木渎镇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材料三  光绪年间,大麻商葛氏永宁庄、元益庄均告关闭。
              --《木渎麻市变迁》,载《吴县文史资料》(第9辑)
              洋商大量来华设丝厂,(木渎)“乡民多业蚕桑,比户缫丝,近来有欧人悉买新茧,于是各处多设茧行”。
              --《木渎小志》
              (2)从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木渎经济的发展主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该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材料四  粮食业是全镇商业的“龙头”,当时镇上有粮店51家。粮食业从民国初年的几家发展到抗战前的11家,碾米厂亦由民初3家发展到后来为17家。其中东和美、西和美、吴同德、昌记、潘正宜、裕泰、吴泰号、协泰号等粮食油饼酒酱商号,全年营业额达160万元。
              --吴县县政府社会调查处编印:《吴县》,第10篇《工商》
              (3)分析材料四后指出,与材料三相比,木渎经济发展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9. 从上海发展看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材料一                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华人职业分布表
              职业人数职业人数职业人数职业人数
              苦力544鸦片馆主353杂货商329钱庄助理228
              百货业主453洋行雇员344船民253茶叶店主174
              裁缝375木匠、建筑工、承包商330船商、丝商、棉商230老鸨222
              小贩165米商123酒店业主151糖果商、面包商119
              佣人152典当商119理发师132煤商95
              资料来源:《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
              材料二
              1865年   英商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开业
              清廷批准江南制造总局成立
              1867年  租界设立上海水龙公所,以供消防之用
              1872年  英商出资创办的《申报》
              1884年  英商主办《点石斋画报》创刊
              1896年  上海徐园放映电影,这是电影在中国的首次放映
              1897年  夏瑞芳、鲍咸昌在沪创立商务印书馆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开业
              《女学报》在上海创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妇女报纸
              1911年  《新申报》号外在次日报道了北京学生五四爱国示威
              1925年   日商纱厂资本家枪杀中国工人顾正红
              --摘自熊月之《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
              材料三

              注:专门事业指工程师、科学家、律师、医生、记者、作家、会计等;
              杂类指传统服务行业(小商贩、洗衣、帮佣、理发等)和少量游民及帮会成员。
              --摘自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上表根据数据绘制
              (1)材料一体现了上海开埠早期,租界内华人职业分布怎样的特点?
              (2)材料二中体现了上海社会哪些方面的变迁?
              (3)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三,华人职业分布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上海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认识。
            • 10. 工业文明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有着迅速的运动和不平稳的退却;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充满了来自传声筒的噪声干扰。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约翰•尤内夫《近代西方的崛起--工业革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哪一个国家首先出现材料中的这种社会状态?最先出现这种社会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2)俄国人和日本人在分享工业文明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障碍?后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排除其障碍的?
              (3)如何理解“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