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苏、锡、常、镇地区以往很少种桑养蚕,1865年之后则“日渐加多,渐可与浙相埒(同等)”。这反映了当时的上述地区: ①部分农产品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基础受到削弱 ③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④农业经济作物生产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

              (单位:家)

              年份

              民国

              元年

              民国

              二年

              民国

              三年

              民国

              四年

              民国

              五年

              民国

              六年

              民国

              七年

              民国

              八年

              数量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三 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材料四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

              (4)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5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5分)

              (2)材料二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二,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分)

              (3)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 4.

              以下是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情况表,其反映的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为了

              年份(年)

              农产品出口总值(千元)

              占出口贸易总值(%)

              1893

              28.423

              15.6

              1903

              89.496

              26.8

              1910

              231.957

              39.1

              1920

              307.047

              36.4

              1930

              628.285

              45.1

               

               

               

               

               

               

               

              A.适应外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需要
              B.适应清朝政府扩大税收来源的需要
              C.适应南京国民政府兴办实业的需要
              D.适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 5.

              鸦片战争后,外来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不仅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也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进而推动了中国加速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

               

            • 6.

              光绪二十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廷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廷只好允准。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B.清廷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C.中国准忝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D.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 7.

              “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B.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C.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D.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时期的上海,已是“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但作为松江府辖下的一个滨海小城,上海始终仰慕苏州,追随杭州。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即在世界上引发了淘金热潮……。1881年《申报》载文:“人之称誉上海者,以为海外各地惟数法国巴黎斯为第一,今上海之地,不啻海外之巴黎。”后来出版的《上海指南》用三个排比句来形容上海形象:上海,世界第六大都市;上海,东方的巴黎;上海,西方的纽约。

              材料三:近代上海的崛起,不仅改变江南固有的城市格局,而且加速了上海与江南腹地的互动,并以一种新的经济力量,重构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文秩序。20世纪初期,就已有人把这种互动中的重构,不无夸张地称为“普遍的‘上海化’”。以前是上海“城中慕苏、扬余风”,现在轮到苏、杭来沐浴“海上洋气”了;以前富庶莫过苏杭,现在是“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

              ——苏智良《上海城市的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明清时期上海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文秩序”呈现怎样的特色?(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近代上海所形成的新的“经济力量”和“人文秩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3)基于上述材料,怎样看待近代上海地位的变迁?(9分)

               

            • 9.

              “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

              A.中国外向型农业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B.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D.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 10.

              下表为鸦片战争初期中国的茶、丝出口量,反映了(  )

              时间

              茶(万磅)

              丝(包)

              战前年平均

              5000

              5000

              1845年

              8019

              13 220

              1851年

              9919

              23 040

              1853年

              10 122

              62 896

              A.对外贸易稳居出超地位
              B.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国内税收政策逐渐宽松
              D.传统手工业制品质量高且成本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