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
              ——《孝经》

              【材料二】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蒋良骐《东华录》卷五

              【材料三】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
              ——张枬《论辫发原由》

              【材料四】60年光阴荏苒,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从建国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到如今兼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中国女性越变越美丽,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
              ——《中国女性60年发型变迁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人从什么角度又是怎样看待自己身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在头发问题上有哪两种不同的认识或做法?有何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建国后中国女性发型变化的趋势怎样?说明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妇女服饰

              民国时期妇女服饰

              当今妇女服饰

              材料二 清朝满族妇女着长袍,宽袖口,镶有滚边,称为旗装;汉族女子上身穿袄、衫,下身着裙子。这些服饰,与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非常不和谐,更重要的是,已失去了赖以依存的清朝封建政权。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随着法令的推行,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旗袍是其代表服饰,是在清代满族妇女服装基础上改进后创造出的新样式。到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开放观念,积极进取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了大多数中国人的行动指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服饰也逐渐多样化,尤其是化纤工业发展以后,服装的花色,款式更趋于多样化。
              (1)民国初期妇女服饰相对于清朝妇女服饰有什么变化?分析出现此变化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妇女服饰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服饰的变迁一定程度上折射着一个时代文明的演进趋向,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符号给人留下深刻记忆,下列时代符号对应正确的是
              [     ]

              A.清末符号:租界、洋人、水师、中山装、火轮船、军阀   
              B.民国符号:黄包车、旗袍、长衫、上海滩、黑色礼帽     
              C.文革符号:大字报、绿军装、洋布、红色、语录、买办     
              D.80年代符号:自行车、QQ、录音机、霹雳舞、摇滚乐
            • 4. “辫子与历史”
              材料一 “我(孙中山)剪去一生长成之辩发,往衣服店买得一套最新日本装穿好,……日本自战胜中国后,世人以礼待日人,我扮日人,亦出入相宜也。若无此举,则不能逃脱数次之危险地位矣。                           
              ——陆文灿《流亡之孙公》

              材料二 12月13日内阁总理袁世凯剪除发辫,以为各界之倡。 
              ——1911年12月17日《大公报》

              材料三 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剪辫法令

              材料四 1912年2月19日的《申报》载,有一挑水夫尚垂发辫,该兵士迫令剪去,结果发生争吵推拉,挑水夫受伤致死。山东都督周自济派宣传员到昌邑,宣传新政,劝导剪辫,激起民变,宣传员和无辫者27人被杀。材料五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狂儒辜鸿铭》

              (1)根据材料一,推测孙中山是何时为什么要剪辫子?
                                                                                                                                                                             
              (2)袁世凯公开剪辫子有何政治意图?
                                                                                                                                                                             
              (3)辜鸿铭所言的“心中的辫子”是指什么?
                                                                                                                                                                              
              (4)基于上述材料,你是这样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剪辫子”现象?
                                                                                                                                                                              
            • 5.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人们审美观的变化
              ③断发具有一定政治色彩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6. 下列服装不属于中国传统服装的是                                

              A、
                              
              B、
                         
              C、 
                           
              D、
               
            • 7.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在这里康有为提出应
              [     ]

              A.剪辫易服     
              B.实行君主立宪    
              C.发展近代交通      
              D.采用机器生产  
            • 8. 《戊戌奏稿》一书于宣统三年(1911)在日本出版,内收康有为戊戌年间所上奏折20篇,编书序文5篇,常被作为研究康有为及维新派变法思想的基本依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请断发易服改元折》(简称《断发折》)原载《戊戌奏稿》……,今原折未见。按《自编年谱》所记,原折仅请改元易服,未言断发;《断发折》则首请断发,与之不合。又,原折是康有为在政变即将发生,因而“日夜忧危”的情况下赶拟的,其宗旨是对抗旧党,保存新政;《(断发折》言断发易服之旨则在变“儒缓之俗”,发“尚武之风”,亦与之不合。     
              ——宋德华《考略》

              材料二  康有为贸然抛出“易服”主张,让人们脱掉穿了二百多年的长袍马褂,换成西装革履。……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抵制,维新派的威望也因而降低,支持变法的社会力量因而涣散。     
              ——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材料三  (康)有为以好博好异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所短也。……,有为之为人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观的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的考证可得出什么结论?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康有为这样做的原因。就研究戊戌变法而言,应如何使用《戊戌奏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易服”主张的最终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史实依据。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下列图片中,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①中山装

              ②握手礼

              ③剪辫子

               ④废止缠足

              [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0.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令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 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诫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9月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图1 清代的长袍马褂

              图2 西服和中山装

              图3 “文革”时让人们的衣着

              图4 当代绚丽多彩的服饰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有何主张并说明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中,从图1到图2,从图3到图4,你能看出中国服装变化有什么趋势?从这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