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晚明,……随之而来的是精神文化、道德伦理也相应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理学,由于其弊端日显,而渐渐为士人们攻讦和唾弃。一种崭新的革新运动悄然兴起。从而在晚明泛起了一股汹涌澎湃的人文主义思潮,在中国思想文化解放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摘编自高建立《晚明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风习的转变》等材料三 “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中国近代史纲要》(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晚明人文主义思潮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三大思潮形成的原因。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仁矸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夏春涛《洪仁开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二孙中山打一个生动的比喻,大意是中国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是走开明专制化道路呢,还是民主政治?这就好比我们中国现在造铁路,造好了就要用火车头,到底是用人家发明的原始的“粗恶的火轮车”,还是用“最新的火轮车”?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材料三十月革命刚一爆发,许多报刊立即指出了它的“社会革命”的性质。认为其发动者“以工场劳动者为基础”、“以激烈手段实行”……1919年初,社会上许多人对俄国革命仍然存在许多误解……到1920年,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俄国革命的看法已基本改观,许多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相信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了。
              --摘编自杨奎松《社会主义从改良到革命》(1)材料一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哪部著作里?据材料一,概括洪仁开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
              (2)指出材料二中“用‘最新的火轮车……的含义。列举孙中山为此作出的努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人对俄国革命态度发生改变的关键因素。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
            • 3. 近代以来的民主思想和实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新民学会的成立受到梁启超《新民说》的影响,它的宗旨是做“新民”,即做新人。为此,它要求会员加强道德人格方面的修养。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在召开年会时,他们提出和讨论了“改造中国”的问题,明确了改造中国的立场。但在改造中国的方式上,却存在着分歧。是采取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还是实行根本解决?是从教育入手进行和平改造,还是采取激烈的暴力手段从事革命?是走克普泡特金式的互相合作道路,还是走马克思式的社会革命道路?从研究改造中国的具体问题出发,新民学会的许多成员从“呼声革命”转到“暴力革命”,走上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选择社会主义作为自己奋斗的长远目标,选择阶级斗争作为改造中国的主要手段。--摘选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新民学会为代表的各种针对现实政治的改革主张和方案”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新民学会成员思想变化的轨迹。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了寻求国家富强之路,挽救民族危机,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受历史演化和文化结构所规定之逻辑的推动,先是把中国的失败归之于器物文明的落后,继之又认为政治制度的僵化是中国遭受侵略的根本原因,并因此而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后搞了旨在引进西方文化工艺技术以改造中国物质文化的洋务运动,和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政治制度以改造中国制度文化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结果都归于失败,于是人们又开始从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得出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系统与现代生活的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失败的结论,因而又有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民主与科学精神、彻底批评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核心儒学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摘编自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则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亦即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7月和1920年9月,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特权,这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长期侵略形成了鲜明对比。1919年10月、11月,李大钊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该文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称其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此前后,《新青年》、《每周评论》、《民国日报》、《建设》等一批报刊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据统计,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这样集中地介绍国外的一种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是罕见的。
              --摘编自郑大华著《民国思想史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来思想文化的传入所持的态度。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资本巨头不断减少,贫困、压迫、奴役、退化和剥削程度不断加深,而日益壮大的、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机构所训练、联合和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
                 材料二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Bolshevism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胜利。一九一七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布尔什维注意的胜利》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原文).据此说明其对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重大意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发表的社会背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转型时期的贡献。
            • 6.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一一《孙中山文集》(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
              材料二 193 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 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5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 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 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一一(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2)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梦想”调查对于了解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任选其中一个梦想来概括分析其必然性。
              材料三  毛泽东指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3)中国共产党自诞生日起,便“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作的贡献。
            • 7.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
              材料二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材料四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是书”是哪本书?魏源编写此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此书的编写反映出当时知识界出现了什么样的社会思潮?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3)请指出材料三所示杂志的创办者。该杂志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该杂志在当时发挥了什么重大作用?
              (4)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四文章的发表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19世纪中叶诞生的一门伟大科学。但和当代大学生真正探讨这一主题时,他们中有人就会流露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无知,甚至误解和偏见。
              --摘自2011年6月《社会纵横》
              材料二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做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世纪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打工也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正当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受限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节选)
              材料三  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社长尤尔根•施特隆普说:“现在,马克思又成为时尚。我们看得非常清楚,现在马克思的书非常热销,我们预计到了今年年底,销量还会增加很多。因为很多人都会选择这本书作圣诞节的礼物。”现在这本书的主要读者是青年学者,因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大爆发告诉青年一代,新自由主义的幸福诺言并没有发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材料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原理?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3)联系材料三并结合当今现实,说明马克思主义为何重新成为“时尚”?对此你有何认识?
            • 9. 近代以来,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在不断变化,走向世界,复兴中华是几代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君主的“世界观”。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人从“洋务”再到“时务”转变的原因。
              材料三“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3)从材料三看,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的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第三个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采取了哪些措施?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转变轨迹。
            • 10. 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古代中国长期占据强势地位,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中国在近代前夜却裹步不前,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于是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材料二  徐光启于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几何部分。他又编译了《大测》,把平面三角介绍进来。徐光启热心于农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编著了《农政全书》,这是他最大的贡献。他又与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编译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国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选择对当时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方法,经过制器和试验,编译入书,并在天津开辟水田,试用新法,大获成功。
              材料三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分别是: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朝晚期出现“西学东渐”的原因。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明朝晚期的“西学东渐”没能使中国从传统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
              (2)根据材料三的提示,简要概括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西学东渐”的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由“中学西传”转向“西学东渐”过程中所蕴含的中国社会的变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