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相符的是(  )

              A.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变,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C.孙中山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D.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
            • 2.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却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努力(  )

              A.颁布《临时约法》
              B.实现国共合作
              C.提出平均地权
              D.建立同盟会
            • 3.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 4.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

              材料三  图文材料: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材料四  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3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3分)

              (3)透过材料三中的图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3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3分)

               

            • 5.

              孙中山认为,  “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C.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D.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
            • 6.

              (25分)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一一《孙中山文集》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6分)

              材料二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 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5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 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 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

              一一(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2)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梦想”调查对于了解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任选其中一个梦想来概括分析其必然性。(10分)

              材料三  毛泽东指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3)中国共产党自诞生日起,便“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作的贡献。(9分)

               

            • 7.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近代中国政治运动从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的原因。(6分)

               

            • 8.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 9.

              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⑤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③④
            • 10.

              材料一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两轮。……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

              材料二 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

              ——孟庆鹏《孙中山文集》

              材料三 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起来的!——《胡适文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主要科学理论为例,说明近现代欧洲的“科学之兴”。

              (2)材料一中的“人权”是指什么?它与“科学”是什么关系?

              (3)材料二、三中的“国家自由”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有何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产生这种认识的时代背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