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民生问题是自古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大力提倡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所以,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建筑,还把太子举行冠礼的日子从二月改到十月。另外,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627年,山东大旱,他下诏免当年租赋。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使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依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唐太宗治国的指导思想及主要表现。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关注民生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3)依据材料三,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关注民生的具体做法。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之间关系的认识。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里根在他任期(1981-1989)的开始阶段,……国家正面临着一场“经济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日益迫近这场灾难的主要标志就是预算赤字估计要扩大,利息率暴涨和通货膨胀的再度加速。……竞选运动已经把里根方案的基本内容展示如下:
              1.大幅度减税。个人所得税每年削减10%,共削减3年。此外,大幅度降低企业投资所得税。
              2.大力压缩计划中的非国防开支。
              3.减缓和稳定货币增长速度,促使通货膨胀下降。
              4.大大减少政府管制。
              还有两条没有包括在里根经济政策通常的四根支柱之内,但是,它们是方案的重要部分或制约因素:
              5.大力扩充国防开支。
              6.在几年内,使联邦预算达到平衡。                        ——《美国总统经济史》
              材料二 在这场危机中,政府不是解决方案,政府就是问题所在。
              ——第40任美国总统里根(1981-198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方案”提出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里根对经济危机认识的依据。(6分)
            • 3.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 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10分)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梯子”的内涵以及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
              (5分)
              材料三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为“巴士底狱”。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四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摘自《孙中山全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19世纪英国等欧美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弊端。(4分)
              材料五 在整个西方国家中,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立法历史最久,实施最早。由于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直到本世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才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形成“福利国家”。概括起来,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分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大类。在社会保险方面包括:(1)养老保险,(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4)工伤保险,(5)失业救济……在生老病死、伤残孤寡、教育就业失业各个领域,均有促进、鼓励、保险、赔偿、补贴及救济等各项配套立法。它以社会承担为主,三分之二的开支由具有法人地位的各种社会保险机构来承担,其他三分之一由政府和慈善机构负责。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保障制度的演变》
              (4)根据材料五概括二战后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6分)
            • 4.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20世纪中期——1940年代和1950年代——取得了标志性的重大扩展,而这一增长的主成分,至少在开支方面,是前几十年社会保险工作苦心经营的结果。简言之,这些计划一开始,收入保障之基本计划—一退休、失业和工伤—一的范围和覆盖率就逐步持续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
              ——Neil Gilbert,Paul Terrell著《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材料二:早在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1995年,法国社会保障总赤字达1200亿法郎。瑞典政府1994年的财政赤字为1900亿克朗。社会保障状况一直较好的德国从1995年起也出现了医疗保障赤字。欧洲各国向人们提供的高标准的福利是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征税维持的,因此也就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使欧洲难以和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竞争。福利国家开始违背其本来目标,一些人看到,多工作并不能使生活改善多少,甚至还不如领取补助和失业金合算。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国家的失业率都在两位数以上。……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欧盟成员国人均寿命从二战结束后的66岁上升到50年后的76岁,这就意味着个人平均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增加了10年,平均享受医疗照顾的时间也相应多出十年。
              ——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主要成就。(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主要危机。(4分)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6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年份
              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21.8
              26.1
              52.1
              材料二
              1978~2006年我国三大产业GDP变化的比较(%)
              年份
              GDP相对构成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
              28.20
              47.9
              23.9
              1995
              19.9
              47.2
              32.9
              2006
              11.7
              48.9
              39.4
              (资料来源:2007年国家统计年鉴)
              1955~2000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5~1959
              4.4
              39
              56.6
              1965~1969
              3
              37.2
              59.8
              1980~1984
              2.6
              32.8
              64.6
              1999
              1.6
              24,7
              73.7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编辑部等)
              材料三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主要发达国家相继经历了战后以来规模较大的结构性调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美国最先进入以信息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后工业化发展时期。
              ——马莉莉《战后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当时产业结构的特点(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针对当时的产业结构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2)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对比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仍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三,谈谈我们该如何应对。(5分)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并规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应配套措施。
              材料三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材料四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2分)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4分)
              (2)材料二、三表明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4分)其特点是什么?(2分)
              (3)材料四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有何重大变化?(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6分)
            • 7.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以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渡过难关。政府还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材料二 欧洲的社会福利水平普遍较高,德国更是以高福利闻名。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 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2 000欧元。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 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况且,每年换季时,领取救济金的人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如果生活上仍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
              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结婚戒指51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元,煤气灶397欧元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救济。
              材料三 24年不工作却活得滋润
              据10月9日《泰晤士报》和法国《解放报》报道,法国44岁男子提尔里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但他却靠着政府的福利救济一直过着神仙般的滋润生活。令人惊讶的是,“超级懒虫” 提尔里日前竟不知羞耻地出版自传《我,职业求职者提尔里·F》(下图),披露他的“懒虫秘诀”。此书刚一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并在法国
              引发争议。

              请回答:
              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的信息,说明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较以往有何特点?(4分)
              根据材料三,有人认为“福利只是养懒汉,中国不应建设成福利国家”,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如何全面评价战后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