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的战略性决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局限性,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需要经过茫茫戈壁沙漠外,更为严峻的是受西域政治形势影响而经常阻断。在唐代,由于唐与突厥、吐蕃的战争,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扩张,使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维系。陆上运输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而海上船舶运载量大,费用低。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北方地区藩镇割据,“不供贡赋”,“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出口的大宗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主要出产于东南地区。陆上丝路只是向西部内陆方向发展,难以到达朝鲜、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而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
              --摘编自杜瑜《海上丝路史话》
              (1)依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原因。
              材料二:下表是1500~1800年间英国、葡萄牙、荷兰三国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统计表。
              国家(代称)1500-15991600-17001701-1800
              705371196
              6517702950
              -8111865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中的甲乙丙各指哪个国家并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三: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演讲
              (3)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在战略目的上的不同。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概括指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有利条件。
            • 2.

              近年来,中国为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而作出的持续努力不如贸易争端那样引人瞩目,对此,中国欧盟商会执行总经理马乔治形象地比喻说:“一棵树倒下的动静,要比一片森林成长还要大。”马乔治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是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弊大于利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利大于弊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D.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大于弊
            • 3.

              (25分)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摘于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语录

              材料二: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彼之谋我噬膏血非噬皮毛,攻资财而不攻兵阵,方且以聘盟为阴谋,借和约为刀刃,迨至精华销竭,已成枯腊,则举之如发蒙耳。故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郑观应《商战》上,《盛世危言》卷3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英美两国对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创新分别是什么?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10分)

              (2)材料表达了中国早期维新派什么强烈的愿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曾两次加入世界市场。简要回答中国两次加入世界市场的方式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7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 4.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采取过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历史证明,主动融入世界,才是中华民族振兴之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市舶司(古代管理对外贸易机构)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根据考古,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迹象。……据记载,与宋代进行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十个,其中宋代海船直接到达的有二十多个。……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
              --梁俏《宋代海外贸易特点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材料二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指日本倭寇)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材料三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3)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请完成下表。
                措施典型代表意义
              深圳、珠海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②青岛、大连有力的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当代大国角力下的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结合二战后初期和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史实,分析美国是否能够实现其战略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大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成为“在世界 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
            • 6. 舒建中的《美国与1947年日内瓦会议》说,1947年关贸总协定机制的规则体系主要体现了美国的政策目标,“日内瓦(关贸总协定)的多边关税减让成果则体现了美国实质性的优势”。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
              A.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是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
              B.自由贸易有利于美国推广自由、民主的价值观
              C.关税壁垒的消除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
              D.关贸总协定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 7. 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二次大战后,“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1947年,筹组了一个多边性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张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目的是大量输出美国商品,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对手之时抢占国际市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
              (摘自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4年世界贸易纽织成立,取代了“关贸总协定”。
              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战后初期的“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作用的不同,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 8. 某老师在释读经济全球化问题时,指导学生确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课题一 中国与全球化
              【材料一】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踩着历史的节奏(指20世纪
              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起步、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形成、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结合所学知识,列出中国“每一步都没有落空”的标志性事件。
              研究课题二 欧盟与美国
              【材料二】在某次20国集团金融峰会前后,法国总统萨科齐曾表示希望与美国“并肩前进”。……欧盟不想再当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这种“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媒体曾表示了担忧,担心他带领欧洲挑战美国金融霸权地位。不过金融峰会结束后,美国媒体显然松了口气,称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环球日报《美国媒体称欧盟峰会上挑战美国无功而返》(2)材料二中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研究课题三  欧洲债务危机
              【材料三】  希腊债务危机刚刚步入尾声,爱尔兰债务问题再度拉响“警报”。某报(2010年)11月13日报道,欧盟目前正游说爱尔兰政府接受来自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联合援助…….《中国新闻周刊•欧洲到了抉择时刻》报道:2010年12月7日,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
              【材料四】《中国财经报》曾报道:“欧债危机令欧元命悬一线”。而何伟文则持相反的观点,他在《欧元不可能崩溃》一文中阐述:“由于欧盟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得不竭尽全力。加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手,至少目前为止,仍然基本上可以稳住欧元。……欧元……的最终前景,则是确信无疑的。”
              (3)材料三所述欧洲债务问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现象?材料四给出了哪些“欧元不可能崩溃”的理由?
              研究课题四 福利国家面面观
              【材料五】最近几年,欧洲很多国家因福利问题引发的示威游行和社会骚乱数不胜数。英国《经济学家》近日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
              (4)材料五表明许多欧洲人不愿过“苦日子”,示威游行和社会骚乱不断。你是如何看待“福利国家”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