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秋•清城区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采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材料二 如图所示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中国某一问题的支持票数示意图
              材料三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的外交与近代中国的外交相比有何重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支持票数不断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出现哪些重大突破?
            • 2. 如图为漫画《梅开三度》,对该漫画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局面宣告结束中
              B.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冲击了两极格局
              C.多极化世界格局形成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 3. 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崛起诸因素中不包括(  )
              A.西方国家的扶植
              B.民主化改革
              C.重视科技教育
              D.主动改善对华关系
            • 4. 2012年是中日建交40周年,中日关系也面临新的挑战。1972年,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国放弃“一边倒”政策
              D.受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 5. “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对该声明发表时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
              A.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中国大陆与台湾关系缓和
              C.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
              D.日本舆论强烈要求改善中日关系
            • 6. 阅读材料,囬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款 清国将下列地方之管辖权丼将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奉天省南边地方,从鸭绿江口溯该江以安平河口,又从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划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划界线内。
              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后,即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分界。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本天省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境内。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列岛,即荚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马关条约》材料二  台湾光复图选

              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台条约是非法无效的,必须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曰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乎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的联合声明》请回答:
              (1)简要分析材料一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湾光复的主要原因和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并所学知识,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 
              (4)谈谈你从中日关系的百年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 7.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国家出现就有了国际关系。它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等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40年代欧洲大事记
              时       间             大          事
              1941年11月美国通知苏联《租借法案》适用于苏联
              1943年11月美苏英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由美、英、法、苏联分区占领
              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依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英对苏联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法德两国尽管都是以基督教为主体信仰的国家,近代都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但却是世仇宿敌。且不说高卢人与日耳曼人上千年的敌对,仅近现代法德之间便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交战。二战后法国担心德国东山再起,威胁自己,主张把德国建成像1871年以前那样松散的联邦,但遭到了美、苏的抵制。之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德国进行了社会改革;法德也认识到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的冲突与对抗不利于欧洲的强大和各自经济的发展;五六十年代,西欧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此,l95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两个民族达成了谅解,言归于好,l963年两国还签订了合作条约。
              --《世界近现代史资料汇编》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法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德关系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与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在会见后的记者会上,回答了凤凰卫视记者的提问,两位外长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中韩的愤怒和欧美的不满,各自表态。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中国和韩国有民众感到被(参拜行为)伤害了,(安倍)首相对此表示歉意。我们现在会注意他的表述言辞,而对于中国和韩国也要保持对话,注重对话的重要性,首相也会继续解释澄清他参拜的动机。
                  法国外长法比尤斯:我们清楚的表达希望中国和日本的关系越来越好,这两个(亚洲)大国应当成为友邦,这需要尊重历史的同时,尽量的让过去的过去,要寻找这样的一种平衡。
              --摘自凤凰网
              (3)依据材料三,法比尤斯对中日关系的看法与岸田文雄有何区别。你认为当前的中日关系可以从法德关系中借鉴什么?
            • 8. “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对该声明发表时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中美建交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
              ③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      ④日本舆论强烈要求改善中日关系。
              A.①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9.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策略体现了政策性和原则性的灵活结合。为适应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中国政府进行的外交活动是(  )
              A.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
              D.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 10. 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中国外交取得了突出成就。其具体表现是(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外交原则   
              ②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③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恢复与苏联的友好交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