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具有重大影响的三次变革。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帝下诏:“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令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
                   
              图一 舌战群臣                    图二 皇太后的哭诉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重要内容?(1分)
              (2)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规定有哪些?其作用分别如何?(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规定的作用从总体上概括回答)(9分)
              (3)材料二的两张图片反映出什么共同问题?孝文帝改革中也曾遇到类似情形,其哪一改革措施突出反映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聪明才智?从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启示?(4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等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在商鞅变法时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 3.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欲以田赋(以田出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冉有名)来!汝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先王以为足。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指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苟:急)而赋,又何访焉!”
              ——《国语·鲁语下》
              材料二 管子(仲)……曰:“相地而衰征(衰征:有等差的征课),则民不移。”
              ——《国语·齐语》
              材料三 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春秋·公羊传》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仲尼是谁?他对季康子主张的态度如何?
              ⑵阐释材料二中“相地而衰征”的含义。出现这一赋税政策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什么?
              ⑶材料三中的“初税亩”最初在哪国实行?季康子、管仲的主张和实施“初税亩”主张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又如何?
            • 4. 阅读下列图文材
              材料一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旧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更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亦可称法治运动。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
              材料三 管仲画像

              材料四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他任命李悝为相,主持变法。通过这次变法,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请回答:
              ⑴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⑵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他的称霸与管仲是否有关?说明理由。
              ⑶李悝在变法中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统治法典是什么?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次改革对魏国有何影响?
            • 5. 根据图8和资料回答问题。
              在历史上,以图8所示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秦国。秦实现全国统一,但二世而亡。


              (1)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导致秦朝速亡的经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记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阿房宫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西13公里处,隔渭河与咸阳相望。
              (4)请用符号“●”在图8中标出阿房宫的大体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商君书·说民》

              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日:“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考,卫鞅日“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任商鞅……(商鞅)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孝公十二年之制。数年之间,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通典卷一·食货》

              材料四: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商鞅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商鞅个人的结局。这种结局分别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分析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任答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商鞅变法的结果怎样?试列举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演进,家庭的结构与规模、观念与伦理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这种变动在新旧社会形态更替,或某一社会形态内部发生重大变化时期更为明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据《史记·商君列传》

              (1)指出商鞅所采取的上述措施对家庭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2)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82——2005年南京户(家庭)规模的构成(%)

              ——据南京市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

              (3)根据上表,概括1982到2005年间南京市(家庭)户规模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
              ——据陈功《家庭革命》

              (4)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