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地一次重要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
              --《资治通鉴•齐纪二》
                  材料二 (太和)九年,(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即种植)……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艰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
              更代(离职)相付。
                 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着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前北魏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改革时解决土地问题的相关规定,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3)从文明史的视角,指出孝文帝上述改革的历史价值。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高祖曰:朕昨入城,见车上妇人冠帽而著小襦袄者,若为如此,尚书何为不察?
                           澄曰:著犹少于不著者。高祖曰:深可怪也!任城意欲令全著乎?
              --《魏书•任城王元澄传》
                  材料三  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改变“不均”推行的经济措施及其政治目的。
              (2)材料二中孝文帝为何批评元澄?这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堪其苦。
              ……
              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北魏改革的结果,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但是改革也引起鲜卑上层贵族相当大的敌意,他们对皇帝偏爱汉人士族有所反感,对削弱鲜卑贵族势力有所不满,宫廷政变与阴谋绵延了三十年。到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延续十六年,西魏延续二十一年,演化为北齐、北周。其后,北周吞并了北齐,隋又代周,继而灭了南朝的最后王朝--陈,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统一局面形成于隋,基础却奠定于魏。
              --樊树志:《国史概要》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纷纷建立政权。其中统一北方近百年的是(  )
              A.东魏
              B.北齐
              C.北周
              D.北魏
            • 6. 下列南朝各时期形势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 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洛阳”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冶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 8.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