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神宗熙宁时,王安石为相,大加改革: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不再考诗赋,改考论、策,其帖经、墨义,则改考大义(帖经专责记诵,大义是要说明义理,可以发抒意见的);别立新科明法,以待不能改业的士子;主张学校养士,所以整顿太学,立三舍之法,以学年和考试成绩递升,升至上舍生,可免发解及礼部考试,特赐取得做官资格。
              变法为旧党所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诗赋水平高低容易评判,策论弄虚作假也难知道,因此看卷子难了;以学问论,经义、策、论,似乎较诗_赋为有用,以实际论,则诗赋与策、论、经义,同为无用。他们主张科举继续以诗赋为主。
              考试是从前读书人的出身之路,所考内容非其所习,科举之人,是要反对的。于是至元祜年间回复旧法,而熙宁之法复废。但又有一班只习于新法的人,也要加以反对。于是折衷其间,分进士为诗赋、经义两科。南宋以后,遂成定制。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选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科举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分析北宋科举改革受挫的原因。
            • 2.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良畴委(弃)而不开,柔(嫩)桑枯而不采。”
              --《魏书•李安世传》
                  材料二“不田者多,游食之口,三分居二。”
              --《魏书•韩麒麟传》
                  材料三   (485年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衅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
              (1)据三则材料分析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改革中为解决民生问题而采取的与土地相关的措施。
            • 3. 材料一    初,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粟麦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官,号“青苗钱”;行之数年,廪有馀粮。至是条例司言:“……仍以见钱依陕西青苗钱倒,愿预借者给之,令随税输纳斗斛,半为夏料,半为秋料。内有愿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如遇灾伤,许展至次料丰熟日纳。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贷,则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信息。”--毕沅《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     海防吃紧,需饷浩繁……伏查近年以来,帑藏偶有不敷,往往息借洋款,多论镑价(借款以英镑作单位,折算成银两数,在还款时仍以英磅数为准),所耗实多。因思中华之大,富商巨贾,岂无急公慕义之人,若以息借洋款之法,施诸中国商人,但使诚信克孚,自亦乐于从事。……饬谕各省督抚,遍谕官绅商民人等,如有凑集资本,情愿借给官用者,准赴藩司关道衙门呈明,照臣衙门办法,议定行息,填给印票。其票以一百两为一张,钤用藩司关道印信,填明归还本利限期,准予地丁关税项下照数按期归还,不得丝毫挂欠。
              --《户部酌拟息借商款章程折》(光绪二十年甲午八月初九)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措施不同的社会背景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本质上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其历史作用。
            • 4. 读北宋仁宗、神宗年间财政收入来源表,对其解读,合理的是(  )
              时间项目绢帛五谷钱币(京师岁入)
              宋仁宗时期--3 680万贯
              宋仁宗嘉祐某年276万余匹1 807万石-
              宋神宗时期--6 000万贯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267万余匹1 788万余石-
              A.田税(绢帛和五谷)变化不大,说明农民负担没有减轻
              B.钱币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王安石节流措施的有效实施
              C.钱币收入大增,说明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积贫局面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 5. 王安石变法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A.大地主的特权问题
              B.政府财政收入问题
              C.农业生产发展问题
              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 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荆公知明州鄞县,读书为文章,三日一治县事。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伍,邑人便之。故熙宁(宋神宗年号)初为执政,所行之法,皆本于此。
              -一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材料二  又熙宁雇役之法,三等人户并出役钱,上户以家产高强,出钱无艺(没有限度),下户昔不竞役,亦遭出钱,故此二等人户不免咨怨(怨恨).至于中等,昔既已自差役,今又出钱不多,雇法之行,最为其便。及元桔(宋哲宗年号)罢行雇法,上下二等,欣跃可知,唯是中等则反为害。”……赋役所出,多在中等。
              -一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材料三  范纯仁(苑仲淹之子)批评王安石:“欲求近功,忘其旧学。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讲五伯(霸)富国强兵之术。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
              --《续费话通鉴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在鄞县推行了哪些变法措施?
              (2)材料二中不同民众对差役法与雇役法(免役法)有何不同反应?
              (3)据材料三,概括反对派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理由。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确保社会改革措施顺利贯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7. 苏辙说:“建青苗之法,其实放债取利,而妄引《周官泉府》之言,以文饰其事……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可见,苏辙认为王安石推行青苗法(  )
              ①刺激了民间借贷           ②助长了吏治腐败
              ③干扰了百姓生活           ④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
            • 8. 【题文】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体现了“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思想的有
              ①青苗法 ②农田水利法③方田均税法 ④市易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 9.
              【题文】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政知事,主持变法,以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请问,当时社会危机的主要体现有哪些?王安石变法涉及军事.财政.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请说出教育方面的措施,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12分)
            • 10. 【题文】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