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神宗熙宁时,王安石为相,大加改革: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不再考诗赋,改考论、策,其帖经、墨义,则改考大义(帖经专责记诵,大义是要说明义理,可以发抒意见的);别立新科明法,以待不能改业的士子;主张学校养士,所以整顿太学,立三舍之法,以学年和考试成绩递升,升至上舍生,可免发解及礼部考试,特赐取得做官资格。
              变法为旧党所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诗赋水平高低容易评判,策论弄虚作假也难知道,因此看卷子难了;以学问论,经义、策、论,似乎较诗_赋为有用,以实际论,则诗赋与策、论、经义,同为无用。他们主张科举继续以诗赋为主。
              考试是从前读书人的出身之路,所考内容非其所习,科举之人,是要反对的。于是至元祜年间回复旧法,而熙宁之法复废。但又有一班只习于新法的人,也要加以反对。于是折衷其间,分进士为诗赋、经义两科。南宋以后,遂成定制。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选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科举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分析北宋科举改革受挫的原因。
            • 2. 材料一  在20世纪来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方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方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  “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天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诸人的葭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遵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
              (1)举例说明王安石如何以“信用贷款的方法刺激经济之成长”的?并予以评价。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政”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
            •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荆公知明州鄞县,读书为文章,三日一治县事。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伍,邑人便之。故熙宁(宋神宗年号)初为执政,所行之法,皆本于此。
              -一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材料二  又熙宁雇役之法,三等人户并出役钱,上户以家产高强,出钱无艺(没有限度),下户昔不竞役,亦遭出钱,故此二等人户不免咨怨(怨恨).至于中等,昔既已自差役,今又出钱不多,雇法之行,最为其便。及元桔(宋哲宗年号)罢行雇法,上下二等,欣跃可知,唯是中等则反为害。”……赋役所出,多在中等。
              -一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材料三  范纯仁(苑仲淹之子)批评王安石:“欲求近功,忘其旧学。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讲五伯(霸)富国强兵之术。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
              --《续费话通鉴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在鄞县推行了哪些变法措施?
              (2)材料二中不同民众对差役法与雇役法(免役法)有何不同反应?
              (3)据材料三,概括反对派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理由。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确保社会改革措施顺利贯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4. 改革,就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历史上的改革其产生的作用有大有小,人们对每一场改革的评价也有褒有贬,难以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以夺富民之利……
              --苏辙       材料二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苏辙、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认识的原因。
                     材料三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2)据材料三,指出作者是如何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因素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材料四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企业数工人人数产值(千卢布)
              186099116007954
              18791874200051937
              --《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3)据材料四,指出俄国机器制造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材料五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六  自彼得一世起,俄罗斯把学习西方作为富国强民的惟一出路。但西方的路俄罗斯能否走得通?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俄罗斯人。许多人感到俄罗斯的优越之处正在于东正教与农民村社,正是在这些东西中,隐含着俄罗斯现代化的真实途径。1860年代,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摘自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4)据材料五、材料六,指出列宁与钱乘旦关于1861年改革在观点上有何共同点,在看待这场改革时各自的侧重点又是什么?
              (5)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改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