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沙皇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3月5日,上述“宣言”和法令正式公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俸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农奴在1861年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权利?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 2. 材料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对材料中“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你如何理解?
              (2)史学家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试说明理由。
            •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在俄国的历史进程中,亚历山大二世所主持的农奴制改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解放者”、“改革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57年1月3日,沙皇政府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参加委员会的大多为大贵族地主,他们并不热心改革,委员会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为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亚历山大二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同时下令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1861年沙皇颁布“二一九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人民版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以解放农奴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俄国统治阶级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以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追赶西方的重大举措,它把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的改革推进到新的阶段,也是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当代人不无理由地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2)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为推进改革进程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在史学家的眼中,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被称为“大改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这场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 4.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曾感叹:“当我们谈论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前行,而我们却停滞不前。”不久之后,俄国开始“前行”。这次“前行”的起点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发展意味着1914年的俄国比起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更与欧洲相似得多。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适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
              --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俄国与欧洲“相似”的表现并阐释这种“相似”说明了什么?
              (2)农奴制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这种“特殊性”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 6. 1861年改革保留大量的农奴制残余,农村中村社对农民的控制依然严密。1905年革命后,俄国农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日益强烈,农民暴动不断。为此,俄国首相斯托雷平(1906~1911年在任)制定了新的土地政策。
              1906年11月22日,俄国颁布法令,准许农民退出村社。每个农民可以取得村社的份地作为私产,并允许出卖。村社拔给退社农民的土地必须在一个地段内,使之可以成为独立田庄或独家农场。政府通过农民银行贷款给富裕农民,作为其购买土地和建立农场之用。但条件是不准许没收贵族庄园……。
              1906~1915年,有200余万户农民退出村社。其中大多数退社贫苦农民由于缺乏农具和资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价出卖给富农。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斯托雷平土地改革前夕俄国社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中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内容看,此次改革是什么性质的?主要保护了哪些阶层的既得利益?简要阐述斯托雷平改革的影响。
            • 7.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 8.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
              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正因如此,史学界才有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历史争鸣•回顾戊戌》
              材料二1860年代,……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1)据材料一,指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遵循的“西方模式”的含义。如何理解“俄罗斯特殊性之路”?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47年,一位颇有声望的德意志旅行作家冯•哈克斯特豪森男爵声称俄罗斯社会永远不可能发展到像欧洲其他地方那样。一些俄国人以本国有此特色声誉为荣,并极力保持这一差别。然而统治精英们却因为俄国被西欧视为落后而颇感尴尬。……俄国感受到了欧洲经济变革模式造成的无法抵挡的压力,意识到俄国不得不进入铁路的时代,……必须重新组织劳动力。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在60~70年代,俄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省、县代表由3个选民单位产生:县土地占有者、城市团体、村社代表。……(据1865-1867年的统计材料,在29个已成立自治机关的省中)选举结果是:省一级代表中,地主贵族占74.2%,商人占10.g%,农民(主要是富农、村长)占10.6%,其他占4.3%.在县一级,地主贵族占41.7%,教士占6.5%,商人占10.40-/0,农民占38.4%,其他占3%。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指出当时俄国与西欧社会的根本“差别”。为了应对欧洲经济变革模式所造成的“压力”,俄国是如何“重新组织劳动力”的?
              (2)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特点。此类机构的建立对俄国有何积极影响?
            • 10. 改革,就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历史上的改革其产生的作用有大有小,人们对每一场改革的评价也有褒有贬,难以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以夺富民之利……
              --苏辙       材料二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苏辙、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认识的原因。
                     材料三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2)据材料三,指出作者是如何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因素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材料四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企业数工人人数产值(千卢布)
              186099116007954
              18791874200051937
              --《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3)据材料四,指出俄国机器制造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材料五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六  自彼得一世起,俄罗斯把学习西方作为富国强民的惟一出路。但西方的路俄罗斯能否走得通?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俄罗斯人。许多人感到俄罗斯的优越之处正在于东正教与农民村社,正是在这些东西中,隐含着俄罗斯现代化的真实途径。1860年代,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摘自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4)据材料五、材料六,指出列宁与钱乘旦关于1861年改革在观点上有何共同点,在看待这场改革时各自的侧重点又是什么?
              (5)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改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