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的共同点表述,最准确的是(  )
              A.都是为了获得自由的劳动力
              B.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都是由最高统治者颁布法令
              D.都让农奴、黑奴无条件获得解放
            • 2.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俄历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他媲美。
              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一一丹尼斯•舍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从材料看,对“解放宣言”有哪两种态度?为什么会这样?
              (2)“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他媲美”。对于这种赞誉,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4、15世纪先后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西北欧的尼德兰等地的一些城市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商品竞争中,手工业者中分化出富裕的手工业作坊主,成为资本家。他们雇佣的大批学徒和帮工则成为雇佣劳动者。在欧洲城市中,封建主各等级间的附庸关系逐渐被资本家与工人间的雇佣关系所取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
              商人阶级的出现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些城市中,商人们凭借对市场行情的掌握,提供原料和收购产品给家庭手工业中的小生产者,自己成为包买主资本家。小生产者则沦为领取计件工资的雇佣工人。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
              材料二  对近代化动力的作用评价,史学界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革命不如改良,革命只具破坏作用,凡以大革命形式实现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往往动乱频繁,国无宁日。而凡是通过改革转入近代化道路的国家,则能保持稳定的发展。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革命是社会变革的动力,改良主义走不通。必须采取革命方式,彻底推翻旧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近代化。
              --改编自《中国近现代国情》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两种方式。
              (2)阅读材料二,你赞成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至少两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 4. 下表为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有关农村社会改革的材料
              国家                              改革措施
              俄国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农、工、商和僧侣、神官改称“平民”,实行 “四民平等”。
              根据表中材料,指出两国农村社会改革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影响。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 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 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
              (2)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为此进行的 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解放法令》(1861年3月1日)解放了农奴,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俄国工业化的作用。
              材料二 梭伦说: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二者处理社会危机策略的异同。
            • 7. 人的解放是19世纪中期改革潮流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斯拉夫派人物科谢列夫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神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1)依据材料分析,科谢列夫为什么主张判处农奴制度的“死刑”?
              材料二  明治政府重新划定“四民”:在皇族外,将公卿诸侯等贵族改称“华族”,大名以下武士称为“士族”,其他从事农工商职业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强调“四民平等“.同时,政府用公债的形式买断了华族和士族的封建棒禄制,使日本产生了一批新资本家和乡绅。规定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相关措施对日本近代文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 8. 人类历史上许多改革都涉及土地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有关土地的改革措施,结合所学分析其意图。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佰(阡陌),急耕战之赏,回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史记》材料三  (北魏)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
              --《魏书•食货志》(2)分别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土地制度,并说明促使后者出现的前提条件。
              材料四  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解放农奴宣言》(1861年)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五  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化(1978~1990)(单位:万吨)
              粮食棉花油料糖料
              1978年30477.0216.7521.82381.8
              1980年32056.0270.7769.12911.2
              1985年37911.0414.71578.46046.8
              1990年44624.0450.81613.27214.5
              --摘编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4)依据材料五,分析1978年以后,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促使其变化的农业制度创新。
            • 9. 俄国现代化
              从历史上看,俄国近代经历过四波现代化的高潮。
              开始时间标志事件影响
              第一波AB把俄国放到西方的“染缸”里去泡制了一下,开启了俄国现代化先河。
              第二波1861年CD
              第三波E十月革命俄国开启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逐渐成为超级大国。
              第四波1991年F很多人认为它是发生在后工业条件下的一次社会转型。
              问题
              (1)请在文本框内ABCDEF处填上恰当的文字。
              (2)基于上表,请概述俄国四波现代化进程中的内在联系。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在许多工业部门中机器生产逐步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俄国工业大部分建立在农奴劳动的基础上,工厂中大量使用农奴工人,棍棒加刑罚。劳动生产率低下……18世纪末,俄国生铁年产量与英国相等,都是800万普特;到19世纪中叶。俄国的生铁产量只增加1倍(1600万普特),英国则增长近30倍。
              --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材料二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原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爱德华•拉津斯基《亚历山大二世:最后一位伟大的沙皇》
              (1)据材料一,指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出现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1年改革中如何体现材料二中的三条原则?据此概括改革的特点,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