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不成功的变法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们虽主张改革专制政体,而改革官职又不撤旧衙门,只设新衙门;他们虽主张设置制度局以实现立宪政体,但设计的主旨旨在君民共治,与西方议会抑制君权不同而赋予君主以很大权力;在思想上他们鼓吹民权,主张开发民智,但实践上却提倡“保教”,要把孔学尊为国教而顶礼膜拜。正是在如何对待西学和传统文化两大问题上,维新派给旧势力留下广阔的活动空间。改革者的怯弱只能给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增添一份步履艰难的特点。
              --沈渭兵《困厄中的近代化》
              材料二 康有为的“两考”在当时虽如梁启超所说的在学术思想界引起震动,但除康门弟子和少数人外,几乎受到新旧人物的一致反对。
              吴汝纶对严复《天演论》的推崇也说明他是一个思想非常开通的人。他说“康有为等虽有启沃之功,究仍新进书生之见”“中国旧学深邃,康梁师徒所得中学甚浅,岂能胜删定纂修之任?斯亦太不自量矣”。康有为想通过重构中国传统儒学,在思想上主导这场变法维新运动,但其学养却难以令人信服,结果适得其反。
              --江中孝《关于康有为和戊戌维新的指导思想问题》
              材料三 日本维新前在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了一个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阶层,他们是藩政改革的核心力量。日本民族具有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形成一个稳定而又开放的文化系统。日本明治维新主要领导人大多数参与了藩政改革,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
              --刘越英《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若干条件之比较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改革者的怯弱”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分析康有为的思想为什么会受到“新人物”的反对?
              (3)参照材料三对明治维新的认识,说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一次成功的改革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 2.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68年4月15日,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开始“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了一条耀眼却又悲剧的近代崛起之路。为了建立一个在实力上能和西方列强分庭抗礼的国家,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奠定了日本近代崛起的基础。日本废除了封建领主制度,构筑了明治中央集权国家,大力发展资本主义,迅速地完成了近代化,国家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按照西方模式编练军队,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近代军队,对陆海军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到二十世纪初,日本普及了小学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大大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水平。
              日本崛起史,对我们的中国今天的崛起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剖析其中的原因。近代时期,日本政府基于“鸦片战争”的天赐前鉴,迅速调整政策开国,走进了世界近代化的历程。1871年日本派遣使节团出使欧美各国,那些使节团成员对西方文物制度的吃惊和对西方的先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陶醉,让他们下定决心学习西方一系列文物制度,要使日本和西方一样强大。很快,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制度、思想观念连同生活习俗纷纷传入。但是日本在通过国内的改革实现强盛的同时,却走上了畸形的崛起之路,这也注定了日本的近代崛起的悲剧性。
              --孟晓旭《日本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与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说明其影响。(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可以借鉴明治维新的哪些成功因素。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8年,明治政府制定了“殖产兴业”的政策。1870年工部省成立,成为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中心。为了贯彻执行“殖产兴业”的方针,扶植资本主义成长,明治政府决定大力创办国营企业,由国家带头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1880年,政府以廉价“处理”方式,将国营企业转让给大资本家。到19世纪90年代,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摘编自王铭《殖产兴业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二  (戊戌年)五月十六日上谕云:“农务为富国根本,亟宜振兴。著各督抚督饬各该地方官,劝谕绅民,兼采中西各法,切实兴办,不准空言搪塞。”
              六月廿九日谕云:“训农通商,为立国大端,前迭谕各省整顿农务、工务、商务,以冀开辟利源,各处办理如何,现尚未据奏报。著即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其各省府州县,皆立农务学堂。”
              七月十三日谕云:“现在讲求商务,业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并谕令上海、汉口试办商务局,拟定办法奏闻,现尚未据奏到。商会即商务之一端,著刘坤一等,归案迅速妥筹具奏。”
              --摘编自(清)宋玉卿《戊壬录》
              (1)据材料一,概述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步骤。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清政府在兴办实业的内容方面有何不同?综合以上材料,从策略的角度说明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开埠40年后的1882年,近代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一一上海轮船招商局,终于打破了外商对航运业的垄断。成立刚10年的轮船招商局已在海外设立了多家分支机构,年利润在160万两白银以上。但是,一个体制性难题渐露端倪。轮船招商局在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官督商办”的理念。“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线。其最大的问题是“所有制”问题,即“产权不明”,究竟是官府所有,还是民间所有?如果管理者按商场规则经营,则企业发展顺利;如果以官场逻辑行事,企业很快衰败。1910年冬天,旅居日本的梁启超冷眼静观时局,写下了(《敬告中国之谈实业者》一文,梁氏尖锐指出,中国是立法自立法,是违反自违反,上下恬然,不以为怪。
              --摘编自雷颐《清末“国有”与“民营”的激斗》、央视《公司的力量》
              材料二  1871年至1873年,岩仓具视使节团历时22个月,访问了欧美12个国家。随行的伊藤博文描述自己是“始惊、次醉、终狂”。明治政府设立工部省,相继建立诸多国营企业。福泽谕吉疾呼:“政府若为了富国,就认为可以做任何事情,与人民从事相同的寻常事业,甚至与人民竞争工商之成败,其弊极矣。”1884年,明治政府将当时日本最大的造船企业、几乎与招商局同期创办的长崎造船所,仅以1日元的象征价格“出售”给私营企业家岩崎弥太郎,这家企业后来发展为著名的三菱株式会社。1890年,国会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日本臣民,其所有权不受侵害。”1916年,《论语与算盘》一书出版,成为日本企业界的“圣经”。作者涩泽荣一从东方的儒学传统中为经商找到了高尚的动机,经商不仅同理想人格没有矛盾,而且还是实现理想人格的最佳途径。
              --摘编自央视《公司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日工业化背景的相似之处及具体途径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解放、制度重构的角度概括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工业化一败一成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