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24年,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知识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不同的时代,史家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解读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都察院,都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辇彀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凡被殴击。……举京师谣言纷纭不可听闻,皆谓康有为欲废京师六部九卿衙门。彼盈廷数千醉生梦死之人,几皆欲得康之肉而食之。其实康有为不过言须增设新衙门耳,尚未言及裁旧衙门也。而讹言已至如此,办事之难可以概见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帝后两党政权之争,由来已久,戊戌维新,特西后有意纵容之,以作废立之口实耳。
              --萧一山《清代通史》,1923年
              材料三  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康有为公然诬蔑18世纪法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为“无道之甚”,替满清封建统治者策划防治中国人民革命的方法。维新运动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载湉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戊戌变法失败,宣告改良主义在中国没有出路
              --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1954年
              材料四  当前,仍有一些学者也认为“激进”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这很难令人接受。反过来讲,假如康梁的变法主张温和一点,变法的速度再放慢一点,变法就可以成功吗?肯定也不会成功。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康梁维新派的变法内容和具体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使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2001年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概括,针对戊戌变法的失败,四则材料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原因分析?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中认识分歧的因素有哪些?
            • 2. 通过变革而图强是许多政治家的梦想。阅读材料,探讨下列主题。
              主题一   变革策略
              材料一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康有为在接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1)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和康有为为变法分别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主题二  变革措施
              材料二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和王安石将采取什么共同的改革措施?
              主题三   变革图强
              材料三  《战国策•魏策》:“秦与戎狄同俗”、“不识礼义德行”,“夷狄遇之”。
              刘歆《新序论》曰:“秦孝公保崤、函之固,以广雍州之地,东并河西,北收上郡,国富兵强,长雄诸侯;周室归籍,四方来贺,为战国霸君。秦遂以强,六世而并诸侯,亦皆商君之谋也。”
              (3)材料三说明了商鞅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主题四   变革反思
              材料四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效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4)关于材料四中的这场变革失败原因的争论,你的观点是什么?阐明理由。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改变了埃及的历史,给后人留下诸多启示,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曾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楷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1)有的史学家认阿里改革“奠定现代埃及国家的基础”;有的却认为阿里改革”并未设法把埃及建成为一个国家“,相反,”为外国资本家的剥削铺平了道路“.你赞成哪种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试从目的、性质、效果三个方面比较戊戌变法与阿里改革的主要差异。
            • 4.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作了重要准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2)材料二是如何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分别是什么。
            • 6. 中国“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战败”后的“体制重组”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清末新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