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李泽厚先生在《中国思想史论》中说:“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中心的一环,都有这种为时代所规定的特色所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海国图志》五十卷……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然则,执此书即可驻外夷乎?曰唯唯否否。此兵机也,非兵本也。……明臣有言,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积患。
              --魏源《海国图志序》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吾人果欲於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於伦理上保守纲常阶段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材料四  外国革命是由争自由而起,奋斗了两三百年,生出了大风潮,才得到自由,才得到民权。……民族主义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但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上去。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二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主张的异同。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中国思想界的时代课题”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 2. 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早期启蒙”模式②“冲击--反应”模式③“侵略--革命”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明中后期
              B.明中后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
            • 3.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也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毛泽东还曾说过,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  )
              A.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反封建反侵略
              C.主张改变君主专制政体
              D.反对外来侵略
            • 4.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八十年间,中国社会相应出现了六种社会思潮,他们依次是地主阶级革新思潮、太平天国革命思潮、洋务思潮、(  )(  )(  )三个空依次应该填上(  )
              A.资产阶级革命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潮
              B.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资产阶级革命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社会主义思潮
              C.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资产阶级革命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潮
              D.资产阶级革命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思潮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90年代,随着西方军事、经济、文化和政治力量在中国的急剧增长,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裂变,出现了试图在保存中国传统内核前提下的变革运动。……由于中国传统势力的极其强大,企图变革的、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士大夫阶层试图在“托古改制”的旗号下,悄悄进行一场融汇中国传统与近代西方思想的制度变革。
              1840 年以来中国先进分子长期处于两难境地,他们一直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调适点,但却屡屡失败,无从解决这个尖锐的时代矛盾。
              --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张春海陈叶军《百年回望:历史视野中的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 世纪60-90 年代中国先进分子试图“找到调适点”的核心主张及其所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文化运动中“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大概念的含义。
              (3)材料一、二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都没有完成中国社会转型的任务。这是为什么?
            • 6. 某班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  )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国民大革命运动    ③中共的诞生
              ④维新变法            ⑤南昌起义              ⑥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 7.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了解中国,必须观察它的传统与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 渐变之中国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出现的“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并分析这一时期“明显    的转变”未能促成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角度二 亟变之中国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亟变”的因素。材料中所谓的“政治改制运动”、“暴力反洋运动”各是指什么运动?作者为何推崇“政治改制运动”而反对“暴力反洋运动”?
              角度三  巨变之中国
              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一。
              --摘编自[美_]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3)据材料,指出邓小平时代中国的巨变是在什么基本前提下发生的,并说明邓小平“务    实主义”的突出表现。
              (4)上述材料对当今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 8. 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实物是生动历史地再现,下列纪念馆、纪念碑、纪念舰的相似之处是(  )
              A.抵制西方文明
              B.发展资本主义
              C.反对封建统治
              D.反对外来侵略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有鉴于当前对自然界的无序破坏,一批中国学者提出儒学中的“天人合一”学说可以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中国儒家  “天人合一”的学说和“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出的“‘人和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很相近。有鉴于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一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儒家的“仁爱”精神不正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倡“第二次启蒙”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
              --汤一介《中国的启蒙》
              评材料中关于“中华民族复兴”与“国学”关系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10. 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公民社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力量。哈佛大学教授约夫•奈认为,当今美国的实力主要依靠的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中国则倾向于依靠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来影响中国软实力。
              --约瑟夫•奈著《权力的未来》
              (1)结合唐宋的相关史实,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2)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 “重建文化自信心的”在探索社会制度方面的实践及其效果。
              (3)现代中国在政府主导下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所作的努力有哪些?
              (4)进入21世纪,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我国和平崛起的宏观国际背景有哪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