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著名的德尔菲神庙石碑上刻着一句名言“万事切忌极端”,成为雅典人价值观的典型代表。梭伦在执政时指出“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份”,为缓和社会矛盾他颁布法令规定,“平民所欠的债务一律废除,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他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多寡分为四个等级,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梭伦改革为雅典打上了这种“生态平衡”的烙印。
              --摘编自密尔顿《希腊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材料二  众所周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条文具有弹性,用语宽泛模糊,给反复的重新解释留下了空间;更重要的是,它给自己预设了更新机制,巧妙地协调了原则和妥协的关系,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寻求满足自身利益的资源,而不必走上推翻宪政的极端道路,从而保证了宪法能够面对不断出现的现实挑战,适应不断发展变动的社会。制宪时期的美国各州在地域、居民、经济、体制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导致社会就具有群体和利益的多元性,而且经常发生冲突。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谈判”而达成妥协,实现利益分沾和共享,这种办法的好处是避免了社会在极端对抗中消耗资源,其结果相对接近社会公正这种人类普遍的理想。
              --摘编自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人“价值观”是什么,这种“价值观”在梭伦改革中是如何体现。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宪法如何避免极端,并简析其作用。
            • 2. 有人说“妥协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更有人说“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材料二 “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
              --阿克顿(英国历史学家)材料三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梭伦改革中调和新兴工商业阶层与旧氏族贵族之间矛盾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体现“多元利益的妥协”?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妥协”现象的认识。
            • 3. 改革是破解社会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改革给社会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属于第三等级的克里埃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剥夺贵族特权上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3)根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自孝文帝起,北魏皇帝的谥号为什么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
              材料三  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虽然说1914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所以剪辫子应该说是实现了。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还在用,双历并存。
              --摘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4)根据材料三,从社会史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三个实质性成果”的历史意义。
            • 4. 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的古希腊和中国,梭伦和商鞅结合各自国情,厉行改革,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
              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上(雅典地区)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使商无得籴,农元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情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然则商贾少,农不能喜酣奭……则农不慢。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情之心。农恶商,商疑情,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垦令》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哪一措施?并从地理环境视角说明推行此措施的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据此概括商鞅的经济思想(或政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对各自政治体制带来的不同影响。
            • 5.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1)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梭伦上述改革措施的认识。
                  材料二  (王安石)不思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苏辙《栾城三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 6.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等级等级名称财产资格分享的政治权利
              第一等级500斗级年收入500麦斗以上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第二等级骑士级年收入达300麦斗可以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
              第三等级双牛级年收入达200麦斗可以出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日佣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1)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与作用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业,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治初年“奖励工业”的弊端。对此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材料二  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当王安石对宋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贷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采取了哪些“信贷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盾的。
              (2)上述两次改革对于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
              (3)上述做法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 8.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86次提到了“改革”一词,被认为是“中南海向外界释放的强烈信息”。历史上很多时期都在进行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梭伦(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的特点?对雅典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材料二  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要求北魏统治者把政治中心由塞上(平城)南移,但迁都必然会冲击拓跋鲜卑的塞外游牧部族的生活方式,触及拓跋贵族中守旧势力的切身利益,……同时迁都中原还会危及拓跋贵族的独尊地位,……然而来自宗族和本部族的强大阻力,并未动摇孝文帝深化改制的决心。
              --曾代伟《太和改制的历史反思》(2)根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把统治中心南迁的原因和鲜卑贵族反对南迁的原因。孝文帝的决心对鲜卑族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三 美国独立之初,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曾谈道:“现代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3)汉密尔顿所说的“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指什么?为此美国做出了怎样的改变?对当时美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戊戌变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新学之风既倡,民智渐开……风气渐开,已有不可压抑之势。”但终就未能形成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深入民心的、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政治运动。……
              在改革开放之初,这一变革也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首先是“左”的观念一时难以肃清,认为改革措施背离毛泽东思想,偏离社会主义航线;其次,改革措施触及了一批既得利益者,在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都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听到了不同声音……正因为有了人民群众和最广大社会阶层的普遍支持和拥护,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才以其骄人的成就而令世人羡慕不已。
              --《戊戌变法:百年后的反思与启示》(4)材料四肯定了戊戌变法怎样的历史功绩?材料四认为,改革开放遇到了那些阻力?据材料归纳两者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9.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平民与贵族之间不断地对抗与合作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债务奴隶制被废除了,许多人的公民权利被恢复了,衰落的公民会议在国家机构中也就成为新的重要的一环了。
              --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1)在古希腊,谁颁布了什么改革措施导致“债务奴隶制被废除”?根据材料指出该措施实行的意义。
                  材料二
              第八表第二条  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者)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
              第八表第十二条  如果于夜间行窃,(就地)被杀,则杀死(他)应认为是合法的。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一册(2)上述引文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该文献的颁布有何积极作用?
            • 10. 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文明。
              (在评价梭伦改革时)恩格斯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梭伦改革措施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恩格斯的评价?
              (2)《法兰西第三共和宪法》体现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哪些特征?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
              (3)新中国政治体系基本框架的构成包括哪些主要内容?任选其中一项说明它为什么适合我国国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