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节选),回答相关问题。
              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
              世界之有完全国家也,自近世始也。前者曷为无完全国家?以其国家思想不完全也。
              ……故今略述其变迁异同之大体,使吾国民比较而自省焉。苟思想之普及,则吾国家之成立,殆将不远矣。
              ……知他人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四、帝王代天临民,帝王之权即神权,几与神为一体。
              四、帝王非天之代 理者,而天之所委任者,故帝王对于天而负责任。
              四、帝王及其他统治权,非天之代 理,而民之代 理,非天之所委任,而民之所委任,故统治者对于民而负责任。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而不相属。
              七、立法权在少数之人(君主及贵族),其法以神意为标准。
              七、立法权在一人(君主),其法以古昔为标准。
              七、立法之权在众人(全国民)、其法以民间公利公益为标准。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小题1:概括甲、乙、丙三种思想中关于君主权力的不同主张。(3分)
              小题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不同主张的思想根源。(3分)
              小题3:概述梁启超创作此文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写作意图。(7分)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行、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材料二 夫皇上既知法之当变矣,既以康有为之言为然矣,而为能断然行之。必有藉于群众之议者何也,盖知西后之相忌,故欲藉众议以行之,明此事非出于室上及康有为之私见也。而诸臣之敢屡次抗拂上意者,亦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严复的主张,这对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有哪些影响。(5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是否挖掘到了根本问题?(5分)
            • 3.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  材料一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变官制”的政治理想,他们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
              (2)  材料二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是指什么?(4分)
              (3)  根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4分)
              (4)为了“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
            • 4.
              一位哲人曾说:“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图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图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 2009年10月1日,国庆庆典游行中的标语方阵

              (1)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进行的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什么?这一实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6分)
              (2)图1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根据图2中的纲领,孙中山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8分)
              (3)图3、图4、图5所体现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成果分别侧重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材料中的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本质是什么?有何内在联系?(7分)
              (4)结合上述探究内容,请你就20世纪三大理论成果的核心作用写出各自的主题词。(3分)
            • 5.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人物编号
              人物速写
              人物编号
              人物速写

              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新青年》的创办者,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领军人物。

              创建了“湘军”,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按时间顺序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每一类2人,填数字序号即可。)(8分)
              (2)分别概述这四个派别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8分)
              (3)上述派别和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2分)
            • 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时务学堂师生问答
              杨树谷(学生)问: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以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之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
              (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兴应革,民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婢膝以容悦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委靡不振,国势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1)杨树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疑问?(4分)
              (2)梁启超是怎样为学生解惑的?(8分)
              (3)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议论的真实用意何在?(4分)
            • 7.
              (13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                                                  
              王韬在1883年出版的《弢园文录外编•••》中指出:“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材料二 梁启超在《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指出:“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是故权之与智,相倚者也。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绅权故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
              材料三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写道:“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界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
              请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指出王韬思想主张的变化。(4分)
              (2)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及实现步骤。(4分)
              (3)依据材料概括陈独秀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主张的历史意义。(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