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后,历史学家出身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真正的正义与持久的和平计划:公开的和平条约取代秘密外交;裁减军备,只需满足保卫国家安全;民族自决,清晰的民族主义愿望都能得到最大满足。他将一战描述为一场人民战争,旨在反对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捍卫自由和民主。他受到许多欧洲人的热情欢迎。
              然而,威尔逊很快发现,巴黎和会上其他国家都被更现实的动机驱使。战前的密约不能完全忽视,即使它与民族自决相抵触;国家利益同样使会上的讨价还价变得更加复杂;英国首相的选举承诺是让德国为战争买单;法国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安全;德国未被邀请参会,而俄国因为内战也不能参会。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总统和平计划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威尔逊总统和平计划遭遇困境的现实因素。
            • 2. 材料  1918年3月15日,根据列宁的建议,全俄苏维埃第四次非常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批准了《布列斯特和约》.3月17日,《布列斯特和约》也经德国批准并开始生效。《布列斯特和约》使苏俄丧失了100万平方公里、相当德法两国领土总和的土地,将近5000万人口,损失了煤占全国90%、铁矿占73%、工业设备占全俄的1/3、铁路的33%,还有大量赔款。
              1922年 4月16日,德国、苏俄在热那亚近郊拉巴洛签订了《拉巴洛条约》,该协定共六条,主要内容是:(一)相互放弃要求赔偿战争费用、战争损失及战俘费用的权利。(二)德国放弃因俄国实行国有化对德国国家财产和私有财产造成损失的赔偿要求,但以俄国也不给予第三国同类赔偿为条件。(三)两国立即恢复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四)两国根据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建立贸易和经济关系。缔约后,1922年德国对苏出口增加1倍多,从苏进口增加了13倍。列宁认为它体现了“两种所有制的真正平等”。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德国先后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和《拉巴洛条约》的不同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拉巴洛条约》的突出特征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3. 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英国德国法国
              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
              191396 910 94410028 302 4031005 299 517100
              1914105 207 580108.516 696 94558.94 951 47193.4
              191751 989 18553.6----2 309 16043.6
              191849 890 29351.5----1 568 853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
            • 4. 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认为:“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维持英日同盟
              B.主张同美国结盟
              C.对英日同盟持反对态度
              D.主张英、美、日三国结盟
            • 5. 在一场灾难过后,几位学者对欧洲前途发出这样的感叹。学者甲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欧洲之没落。”学者乙说:“欧洲已进入艰困的时代。”学者丙说:“我们欧洲的命运只能这样。”从材料中推断,这些学者担忧的是(  )
              A.宗教改革后,罗马教会学者对欧洲陷入信仰分裂感到忧心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前途失去信心
              C.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保守派对革命运动的传播深感不安
              D.冷战期间,西欧学者对于亚洲新兴势力的崛起甚为疑虑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美国有机会重塑世界政治……(世界)等待一个方士将它再造成一个更好的形式……(欧洲)超级大国遭到了摧毁,疆界重新划分,海外殖民地易主和交换。俄罗斯、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一下子就宣布瓦解,甚至连英国都失去了一块领土,因为爱尔兰爆发了革命和内战,导致了全岛的大部分地区宣布独立。--《世界•一部历史》材料二:另一个重建世界秩序的机会出现了……从某一方面来说,美国的设想取得了成功,民主在美军占领的国家扎下了根。日本获得了最明显的成功,它转变为一个非军事的民主国家,并且成为美国的坚定盟友。意大利的民主化也没有遭遇什么困难……美英法占领的西区合并组成了另一个民主国家,即德意志联邦共和中。--《世界•一部历史》(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希望“重盟世界政治”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重建世界秩序”的。
            • 7. 一战和二战,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极大的伤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材料二 法国士兵路易•迈雷(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四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理论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爱因斯坦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1)根据材料一、二,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简要分析这些观点?
              (3)结合材料四,爱因斯坦整个一生都忠实地为没有战争的世界而奋斗,请举两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