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葛剑雄在《历史学是什么》中指出,“历史意识”不仅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的记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后者的是(    )

              A.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欧,运送丝绸商品的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B.1912年3月,在“众望所归”下,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次世博会,这证明其“世界工厂”的地位
            • 2.

              有学者认为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工育蚕技术。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A.甲骨文中出现象形字“丝”和“蚕”
              B.《诗经》里对人工育蚕进行了描写
              C.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含有家蚕丝的绢片
              D.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半个茧壳
            • 3.

              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

              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 4.

              鲁迅于1898年从江南水师学堂肄业,后来他回忆说,“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呐喊自序》)这段回忆

              A.是文学创作,不具史料价值
              B.是作者臆说,理应不屑一顾
              C.是真实经历,可供历史研究
              D.是个人生活,缺乏社会意义
            • 5.

              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 6.

              “经济学家把现代化定义为人类逐步提高其对外部环境的控制能力并利用它来提高人均产出的一个过程。社会学家指出,现代化的其他特征包括:唤醒和激发大众对现在和未来生活的兴趣,认为人类生活是可以理解的而不是受制于超自然的力量,以及直至目前才树立起的对科学和技术的信赖。”材料认为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现代化的认识

              A.是相同的
              B.是矛盾的
              C.是毫无关联的
              D.是互为补充的
            • 7.

              “就历史学而言,如果说它是一门科学的话,它是一门从事评价的科学。”下列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历史学的功能是价值判断
              B.不存在客观的历史
              C.历史学的研究没有科学的方法
              D.历史学与历史无关
            • 8.

              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适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些世界甚不相同。”在这里,该学者强调

              A.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相互借鉴
              D.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
            • 9.

              研究性学习题目。(5分)

              材料一、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指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原文是“凡三往,乃见”。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百度百科“三顾茅庐”解释

              材料二、“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

              材料三、三国时魏国人鱼豢著的《魏略》和西晋司马彪的《九州春秋》都写到“亮乃北行见备”,即是诸葛亮主动去找的刘备。

              ——《 “三顾茅庐”真的存在吗?》

              (1)对于三顾茅庐的真实性,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根据以上材料你持什么意见?为什么?(3分)

              材料四、史学理论家刘知几称史家有三长:史才、史学、史识,章实斋又加一史德,并称之为史家四长。所谓史学,是指史家所掌握的史料;所谓史才,是指对史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所谓史识,则是指对历史事件之间关系以及历史发展方向的认识;所谓史德,则是指历史学家们的职业道德,简而言之,就是要求能够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

              (2)在对上面第一问的分析中,你使用了“史学四长”中的哪一个?(2分)

               

            • 10.

              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

              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