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般认为,唐朝以前,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实行“诸应分田者及财务,兄弟均分”。明清更是规定:在分配遗产时,“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   )

              A.嫡长子继承制逐渐解体
              B.庶子与嫡子关系逐渐趋于平等
              C.三纲五常观念受到冲击
              D.妻妾地位逐渐处于平等的地位
            • 2.

              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

              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B.“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
              C.“周公……立七十一国”
              D.山东素有“齐鲁大地”之称
            • 3.

              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
              B.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
              C.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D.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 4.

              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B.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D.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 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B.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 6.

              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是(   )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 7.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 8.

              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    )     

              A.广建诸侯藩国
              B.区分血缘亲疏
              C.保证法律执行
              D.巩固分封秩序
            • 9.

              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里“封建”的含义是              (     )

              A.奴隶社会瓦解
              B.封建制度
              C.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D.分封诸侯国
            • 10.

              (26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  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罗兹·墨菲《东亚史》

              材料三  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10分)

              (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7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9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