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是有关省份的汽车好牌图片,这些省份的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      )

                       A                    B                  C                   D

               

            • 2.

              忠与孝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家国同构”的观念下,忠孝一体,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缩小,国是家的放大。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3.

              作为证据,以下史料不可以用来研究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古代建筑
              D.科举制
            • 4.

              下图是一片刻有卜辞的甲骨,它最能反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化王权
              B.以血缘为纽带
              C.内、外服相互独立
              D.中央集权
            • 5.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垄断
            • 6.

              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父系家长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度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6分)

              (4)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中国选官制度有何变化?(6分)

               

            • 8.

              在周代的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王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守西周的分封制
            • 9.

              “割断人神之间的脐带以后,人类本身、氏族本身的自然血缘关系便成为压倒的因素。正是在这种观念驱使下,古代血族关系的遗存,到这时便以完整、严格的制度形式得到强化和巩固,并流播后世,影响深远。”材料中的“制度”主要盛行于

              A.原始社会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 10.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

              ——摘自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中国的家族社会有着古老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并且强调家庭和宗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但清末最后十年里,这一基础摇摇欲坠。儒家思想中诸如家庭忠义、孝道、贞节、三纲五常等观念已被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代替。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国家的一员,而且个人拥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长者也不能剥夺的权利。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开始宣布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并把儒家教导的各种合理关系,斥之为过时的和封建的,家长的全能地位受到了挑战。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82年-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

              年份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合  计

              100

              100

              100

              100

              一人户

              11.85

              8.46

              12.12

              14.13

              二人户

              12.43

              14.27

              23.51

              28.67

              三人户

              20.67

              33.5

              39.58

              37.57

              四人户

              23.22

              24.1

              14.31

              11.11

              五人及五人以上户

              31.83

              19.67

              10.48

              8.52

              ——江苏省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家庭的基本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家庭发生的变化及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家庭的发展特点及其折射的社会趋势。(7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