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2)材料二中作者对北宋“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看法如何?(4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2分)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分)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2分)

               

               

               

               

               

               

            • 2.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资料记载:

              时期

              全国人口(丁)

              官员

              官民之比

              西汉

              5959万

              7500人

              1:7945

              唐高宗时

              5238万

              13465人

              l:3927

              元成宗时

              5816万

              22500人

              1:2613

              清康熙时

              2459万

              27000人

              1:911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材料二

                             

               

               

               

               

              图1 唐朝中央机构            图2 明朝中央机构         图3 清朝军机处内景

              (2)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根据图1及所学知识,说明尚书省的主要职权。

               

               

              (3)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3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2分)

               

              (4)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1)根据材料一,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4分)

               

              材料二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2)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反映了哪两种权力之间的冲突?结合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4分)

               

               

               

              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3)根据材料三,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 (2分)

               

               

               

               (4)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4分)

               

               

               

            • 4.

               (2009年梅州质检)(14分)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世界各国曾出现过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四 看一个政体是不是民主政体,不能看是不是具备了某些形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建立在法治之上,能否建构一种科学的监督机制,能否把民主与集中合理地结合起来……

               ——摘自《对现代国家制度的新思考》

               (《人民日报》2008年9月26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图1唐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图2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设置体现了什么原则?(4分)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什么?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结合材料四分析这项政治制度有何优越性?(3分)

              (4)材料一、三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请概括说明这三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代设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行省区不仅地区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有些行省与路之间还设道,属监察性质。为加强控制,元在路府州县均设蒙古事务官“达鲁花赤”,监督各级官吏,执掌最高权力。                                         ——互动百科网

              材料二 在吐蕃乌思藏地区,最初:“蒙古成吉思汗取得汉地的皇位,镇摄整个国土,对诸皇子分封土地之时,以及后来在历代皇帝之时,出现了划分拉德、米德,清查土地,计算户数的各种制度等。……蒙古薛禅皇帝之时,治下有11个行省,吐蕃三个却喀虽然(人口)不到一个行省,但由于是上师(帝师)的住地和佛法兴盛之区,所以也算作一个行省,这样(总共)有11个行省。”                         ——《汉藏史集》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元朝的行省制怎样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7分)

              (2)2008年奥运会前夕,在达赖等藏独势力和西方“民主人士”策动下,出现了一系列暴力事件及“和平请愿”的闹剧。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批驳其“藏独”行为。

              (3)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大会的召开有何意义?(7分)

               

               

               

            • 6.

               (2009·徐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5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5分)

              (3)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据此并结合材料,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

              施。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5分)

               

            • 7.

               “特殊的公共权力”

              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结合中国古代社会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秦朝、隋唐、元朝在中央设立了哪些官职或机构?(3分)

              (2)明、清两朝的中央机构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实质是什么?(4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公共权力”有何特征?(1分)

               

               

            • 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某学者在研究中国教育发展史时发现,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众多教育家,其中春秋战国时期、两宋时期和近现代之际是教育家涌现的高峰期。下面是该学者根据《教育大辞典》对上述三个时期的中国教育家进行的统计

               

              时期

              人数

              特点、地位

              春秋战国

              5位

              都是开宗立派的人物,不仅对后世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至大至深,而且在世界上也有极大影响。

              两宋

              38位

              中国教育史上教育家涌现的又一个高峰期,他们人数众多,分为若干小群体和众多的教育流派,许多教育家具有突出的历史影响和显赫的历史地位

              近现代之际

              228位

              既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之士,也有出身于封建士大夫营垒实现了自我转变的代表人物;既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也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革命家。

              ——孙孔懿《试析中国历史上教育家涌现的三个高峰期》

              问题:

              (1)  写出一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指出其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

               

               

              (2)  简要分析宋代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教育家涌现的又一个高峰期”的原因。

               

               

              (3)根据材料概括近现代之机我国教育家队伍的特点,指出十九世纪后半期直接推动中国

              近代教育产生和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 9.

               

                  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议定皇帝名号:

                  (公元前221年),秦灭掉了关东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一统天下”。赢政召开了由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动、廷尉李斯等重要公卿参加的朝廷会议。会议商讨的主题:“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封建”还是“郡县”?

              再兴“封建”论,却发“焚书”难

                  材料二:太宗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三: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但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业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权力及地位尚不如过去的宰相。宣宗时期,……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可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朝前两次朝议“定乾坤”是指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委百司商量”国事的主要理由。他如何“委百司商量”国事?(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内阁主要职责,据此概述明朝政治的特点。

               

               

               

               

               

               

                 (4)综上材料,分析朝议制度的利弊。

               

               

               

               

               

               

               

            • 10.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三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9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A—1、A—2、A—3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何种地方行政制度?(3分)

               

               

               

               

               

               

               

               

                 (2)图A—1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影响为什么会前后不同?(6分)

               

               

               

               

               

               

               

               

                 (3)图A—2与图A—1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差别是什么?(3分)

               

               

               

               

               

               

               

               

               

                 (4)简述图A—3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内容,分析其作用和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