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D.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 2.

              由于种棉花费力少而获利多,种稻工本重而获利少,到了清代康乾之时,整个上海地区,正如两江总督高晋所说:“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由材料可知康乾时期

              A.种植水稻比种植棉花获利更多
              B.农民没有改变自己的种植结构
              C.该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政府已经不在该地征收粮食税
            • 3.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 4.

              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加强
              B.自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在150 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百年维新》

              材料二 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高峻说:“1868年的明治维新涉及政治体制、社会文化、教育军事和司法宗教等各个方面。同时期的中国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甚至在1898年还出现了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戊戌变法”。但是中日变法的不同结果确实令人深思。……日本在觉得有必要的时候会非常积极、开放地吸收外来文化和科技的精华。正是由于日本文化中本来就包含有许多外来因素,所以其在日后必要时对于吸收外来文化并没有很大的抵触感。而当时的清王朝忌讳大量吸收和引进西方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只是不彻底地进行了部分经济和军事改革,始终未触动最深层的政治体制和思想观念的问题,从而最终导致了改革的不彻底和失败。”

              ——摘编自《亚洲诸国的“日本梦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50年前的中国和日本有何共同的“生存危机”?(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洋务运动在经济、文化、军事方面有哪些主要改革措施?(6分)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一成一败的原因是什么?(3分)

               

            • 6.

              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沿海沿江城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移民潮”。中国人口出现了由农村向城市、由内地向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迁徙的趋势。沿海与沿江城市呈现人口上升趋势,而内地传统城市则呈现人口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反映了

              A.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B.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C.中国经济的外向型特征逐步体现
              D.自然经济日趋解体
            • 7.

              “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材料中的“三种势力”不包括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B.洋务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自然经济
            • 8.

              下表为1865-191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表

              年代

              进口

              出口

              平衡

              1865年

              55,715,458两

              54,103,274两

              –1,614,184两

              1875年

              67,813,247两

              68,912,929两

              +1,109,682两

              1885年

              88,200,018两

              65,005,711两

              –23,194,307两

              1895年

              171,686,715两

              143,293,211两

              –28,402,504两

              1905年

              447,100,082两

              227,888,197两

              –219,212,549两

              1911年

              471,503,943两

              377,338,166两

              –94,165,777两

              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

              A.1865年中国出现贸易逆差主要与欧美国家大量走私鸦片有关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逆差呈现加剧倾向
              C.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列强对华侵略加剧,其压制使得中国民族工业越来越落后
            • 9.

              下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 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 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 10.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支的估算数(库平银)

              收入

              支出

              田赋                        25088000

              漕粮                        6562000

              盐税(包括盐厘金税)        13659000

              商品厘金税                  12952000

              关税(1893年)              21989000

              地方关卡收入                1000000

              对国内鸦片征收的税和厘金税  2229000

              杂税、捐纳和“贡献”等      5500000

               

               

               

               

              合计                        88979000

              中央政府行政费用、皇室津贴和满洲戍军军饷  19478000

              海关行政费用                2478000

              公共工程                    1500000

              现代化军队、沿海防          8000000

              满洲防务                    1848000

              甘肃和中亚的民政和军务支出  4800000

              北洋水师、南洋水师           10000000

              铁路建设                      500000

              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拨款      1655000

              各省行政费用、各省军队        36220000

              偿还外国贷款的本利            2500000

              合计                          88979000

              ——费正清、刘广京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注:漕粮,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厘全,一种商业税。捐纳,是中国古代政府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粮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信息。(要求:提炼材料中的三条信息,并做简要说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