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桑蚕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6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6分)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
            • 2. 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 —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 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为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厂织制,织成的布再由染坊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4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2分)
            • 3.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江阴县,“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已”        
                                                           ——《近代中国手工业史料》
              材料二      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统计(1836~1838年、1894年)
              年代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项目
              数量(万担)
              比例%
              价值(万两)
              数量(万担)
              比例%
              价值(万两)
              内销
              165.29
              76.78
              1414
              171.48
              44.32
              1467
              外销
              50
              23.22
              769
              215.44
              55.68
              3317
              产量
              215.2
              100
              2183
              386.92
              100
              4784
               
               
               
               
               
               
               
              材料三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中国农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8分)
              (2) 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经济成分?据材料提取相关信息。(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