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 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出的结论。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直接可以推断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断出来的?你认为应该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三: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历史人物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有何实践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图1、图2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哪两个根本问题进行了理论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中国近代史》(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代表哪一阶级的观点?概括其主张。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一,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又有何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
              ——《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

              材料二 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四 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材料五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刘逢禄和康有为的观点的相同之处。据材料一、二、三,与刘逢禄的观点相比,康有为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三、四、五,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提出以儒变法和以儒教为国教还有直接抵抗基督教文化的动机。康氏认为“耶教言灵魂界之事,其圆满不如佛,言人间之事,其精备不如孔子”。他觉得儒、佛、基督三教虽讲基本上相同的真理,但以基督教最不如人意。他相信儒教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学说都优越,在理论上适宜全人类,是在目前情况下惟一适合中国的宗教。为了保全帝国的目的,中国的法律、行政和经济制度都必须按照西方的模式改变;但如果放弃儒教,企图对整个道德生活西化,则将是文化自杀。因此,康氏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所取的立场,可说是一种“文化民族主义”。
              ——包万超《重读戊戌变法》

                      材料二  魏孝文帝重视南朝文化,积极模拟和取鉴,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在经史学术的风格上,都表现出某种南朝化的倾向,进而开启了南学北输的时代文化趋势,影响尤为深远。
              ——《略论北魏孝文帝之文化修养及其表现与影响》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对待儒教的态度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对南朝文化的态度及由此产生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单元主题学习法,能呈现历史进程的阶段特征、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历史演进的趋势。某同学阅读了以下列出的中国近代史中相关课目,拟定了一份单元学习提纲。请你帮她完成空缺的部分。
              第1课:思想潮流的演进
              第2课:新文化运动的勃兴
              第3课:新式教育的发展
              第4课: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第5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 7.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晚清的西学东渐其实质是由模糊到清晰,由表及里地追求民主和科学的过程,这是由当时社会形势发展所决定的,同时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 8.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人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康有为打着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铸,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2003年06期


              材料四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魏源对待东西方文化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张之洞对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康有为是如何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概括胡适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缤纷各异。中西文明在冲突、碰撞与交流中,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中对法国的影响最为强烈。伏尔泰大加称赞中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最广阔的、最富有的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时代背景阅读材料一,简要说明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列举伏尔泰及同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16——18世纪中外科技成果展示


              (2)材料二中展示的是中西方的两部名著,分别代表了17世纪中英两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分别阐述这两部著作的内容以及历史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部著作在思想影响上的本质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索强国之路。


              材料四 19世纪后半期,中国出现翻译西方著作的热潮。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共译印西书159种,1075卷。除历史、政治、兵制等30余种文科书籍外,其他均为工、农、矿、商、算、理、化、电、光、声、天、地等方面的书籍。在翻译西方著作过程中,严复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译著《天演论》(《进化论与伦理学》部分章节)影响广泛。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指出西方科学技术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材料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