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照片、漫厕)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资料的重要来源。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参照图1左上角方格,在A、B两个空格中仿写相关文字,并简要叙述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2)图2所示著作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该著作发表有何历史意义?图3与图2所示著作内容相比有何变化?试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3)分别概述图4、图5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简述其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历史图片的认识。
            • 2. 材料  1859年,英国人李泰国被任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后,海关被帝国主义把持,自此在中国度量衡史上出现了海关度量衡。1915年,北洋政府确定本国度量衡与米制兼用,然而由于政局不稳等原因,新制实际上未能在全国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市用制(与米制有最简单之比率而与民间习惯相近者为市用制)普遍通行于全国。
              1984年,国务院发布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同时选用一些非国际单位制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今后,法定计量单位将成为我国唯一合法的计量单位。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近代和现代中国度量衡制度的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中国度量衡制度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公元前206年,中国人口约为1400万。公元前120年,中国人口约4000万。到公元2年,中国人口约为5801万。
              --赵文林等《中国人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下表为美国人口数量及政策统计表(部分)
              1776年美国建国时人口数量为250万
              1873年政府颁布《康托斯法》,禁止邮寄和从外国进口一切避孕材料
              1915年美国人口数量突破1亿
              1968年组建“人口和家庭生育计划委员会”,研究家庭生育计划事宜
              1970年设立“人口增长和美国前景委员会”,研究美国人口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
              1974年提出人口稳定即“静止人口”是最理想的目标
              --《简明人口学词典》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人口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单位(年)

              --《“人口红利”持续派发房企价值重估始起步?》
              (3)根据材料三,中国“人口红利”的高峰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看法。
            • 4.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提出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材料二 如图所示:1940~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状况
              (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并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1714年至1820年间,英国有超过600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处理城乡关系上有何根本性的不同?
              (4)英国、苏联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城乡发展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 5.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材料一
              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营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1年底《全国农村会议纪要》
              材料二
              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
            • 6. 生产与消费决定着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年份人口数
              (万人)
              耕地数
              (万顷)
              耕地负荷数
              (人/顷)
              米价
              (千文/石)
              1661323.358.75.50.963
              1685332.472.75.30.539
              1724533.680.06.70.575
              17531651.483.119.91.012
              17843283.289.836.61.412
              18204799.295.050.52.432
              (据《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代两湖地区物价的变动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动的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80、90年代,工人们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了。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包括了更多的衣服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数量都下降了50%.但工人阶级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扩大。随着白领雇员人数的逐渐增加,产业工人的人数逐渐下降了。同时,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使他们能够以中产阶级的模式进行消费了,由此进入了一些观察家所称的“消费社会”。20世纪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这种方式在50年代广为流行,使得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据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兴起“消费社会”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消费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看,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很不重视建筑业,只把它看成消费领域的问题,建设起来的住宅当然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这种生产资料的部门,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部门。要改变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建筑业是赔钱的。应该看到建筑业是可以赚钱的,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所以,在长期的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的地位。建筑业发展起来就可以解决大量的人口问题,就可以多盖房子,更好的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邓小平关于建筑业的观点。
            • 7. 社会经济活动同经营管理形式、经济体制的变化联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皇室贵族专用物品的手工业制造继续由少府(官职)主管。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属下设有各种主管官吏,如典作兵器铠甲的考工令、主管炼染的平准令、掌官婢缝制衣服及洗补的御府令、造作刀剑及其他器物的尚方令等。……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投入市场,一般直接供给皇室贵族消费。
              --张松《中国古代对手工业的管理及立法》
              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明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简述造成材料二历史现象的社会背景。
              材料三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将新拉纳克工厂工人的品行分为恶劣、怠惰、良好和优质四个等级,部门主管根据工人的表现进行考核,厂长再根据部门主管的表现对部门主管进行考核。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中和自尊心理的驱使下,表现恶劣的人逐渐减少,而表现良好的工人却不断地增多。欧文规定,无论谁认为考核不公,都可以直接向他申诉。这种无惩罚的人性化管理,在当时几乎是一个奇迹。……欧文认为,好的环境可以使人形成良好的品行,坏的环境则使人形成不好的品行。他对当时很多资本家过分注重机器而轻视人的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并通过改善设备和搞好清洁卫生等方法,为工人创造出一个尽可能舒适的工作场所。他把工人的工作时间从13~14小时缩短到10.5小时。在新拉纳克厂区,人们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工人宿舍,工人住宅周围,树木成荫,花草成行。为了使工人的闲暇时间有正当向上的娱乐和学习,消除酗酒斗殴等不良风气,欧文专门为工人建造了供他们娱乐的地方--晚间文娱中心(工人俱乐部)。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欧文在新拉纳克工厂的社会试验。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时间历史资料
              1978年底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1979年安徽凤阳县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千克
              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迅速推进
              1992年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1997年个体工商户高达2850万户,私营企业达96万家
              1999年全国81.5%的企业进行了改制,建立公司制;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3)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 8. 数字背后的历史
              “一切文化首先主要是一种对时间的特别经验,倘若时间的经验不变,那么新的文化也就不可能出现。”数字在带给我们有关时间与历史的感性经验的同时,也昭示了每个时代的文化特质。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
              年份雇农贫农中农富农其他
              19488319711618272
              1953374355007
              材料二:“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
              农林水利轻工业重工业运输邮电贸易物储文教卫生城市公用其他
              7.66.5251.6819.237.23.71.1
              材料三: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结构图(%)
              农业比例手工业比例工商业比例
              个体农业3.7个体手工业8.3私营1
              农业合作社96.3手工业合作社91.7公私合营99
              材料四: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年份类别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97年25.538.117.918.5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应该是哪一阶级?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哪些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可知我国当时在采取什么措施?其实质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4)导致材料四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5)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内容的看法?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分析说明图中A到B、C到D期间发展状况出现的主要政策性因素。
              材料二   建国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6%.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制度的藩篱,城乡之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工农业产品不能平等交易,城乡之间处于严格的分割状态。随着国家对工业投入的增加,城镇人口比重缓慢上升,1978年达到17.9%.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45.7%。
              到2011年末,我国大陆城镇人口690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注: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公告)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城镇化的特点。
              材料三   “民工”:一个过渡性边缘群体(如图) 

              (3)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民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流向二、三产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请结合材料二,为缓解图中“民工”困境建言献策。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是“渐进”的,而中国的发展有自己的逻辑。……中国很长的历史都是中央集中行政管理与小农自主生产相结合。这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集中的行政管理阻止任何除农业以外的新尝试……,并迅速滋长贪官污吏,导致农民起义…….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
              材料二 16~18世纪的西方各国不谋而合地选择了重商主义道路,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体制制度转型,先后成为世界强国。重商主义具有国家干预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军事扩张主义、殖民主义、鼓励人口增长等政策特征。──以上材料均摘自当代经济学家何正斌的《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经济政策发展经历哪几个“渐进”的阶段?在第一阶段,以英国为例分析其成为世界强国的内外因素。
              (2)请结合明清时期有关史实从经济角度说明材料一中所说“中央集中行政管理与小农自主生产相结合”存在哪些负面作用?。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演变体现出什么特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