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度、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两者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推动文化的普及
              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促进统一国家的出现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
              --《商君书•画策》
              材料二  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王安石《周公》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该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为“天下治”而“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的具体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
            • 3. 改革是破解社会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改革给社会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属于第三等级的克里埃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剥夺贵族特权上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3)根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自孝文帝起,北魏皇帝的谥号为什么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
              材料三  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虽然说1914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所以剪辫子应该说是实现了。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还在用,双历并存。
              --摘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4)根据材料三,从社会史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三个实质性成果”的历史意义。
            • 4. 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的古希腊和中国,梭伦和商鞅结合各自国情,厉行改革,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
              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上(雅典地区)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使商无得籴,农元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情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然则商贾少,农不能喜酣奭……则农不慢。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情之心。农恶商,商疑情,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垦令》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哪一措施?并从地理环境视角说明推行此措施的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据此概括商鞅的经济思想(或政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对各自政治体制带来的不同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