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战国时代,随着各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郡县制已经逐步代替了古代的分封制。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又陆续在新占地区设置了不少郡县。但是,分封制作为一种旧的上层建筑,是不会轻易从历史舞台上消失的。全国统一后不久,丞相王绾等就建议秦始皇把诸子派到燕、齐、楚等地设置封国。秦始皇让群臣讨论。廷尉李斯认为,周文王和武王所分封的子弟同姓很多,但后来亲属疏远,便互相攻杀,如同仇敌,连周天子也无力制止。现在天下统一,设置郡县是大势所趋。诸子有功之臣,只宜赐给赋税和重赏,这样便于控制,是求得安宁的好办法,分封王侯很不利。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决定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统一六国时,设置了三十六郡。随着秦朝疆域的继续扩大,后来增至四十余郡。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秦朝采用郡县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采用郡县制的作用。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隋文帝对府兵制度的改革,《隋书•高祖纪下》有云:“开皇十年五月己未诏:‘魏末丧乱,宇县瓜分,役车岁动,未遑休息,兵士军人,权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家无完堵,地罕包桑,恒为流窎之人,竞无乡里之号。’”……按《隋书•食货志》云隋文帝代周,“其丁男、中男、永业、露田皆遵后齐之制”。前篇语及北齐武成帝河清三年定令“率以十八受田,输租调,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退田,免租调”,其制已开兵民或兵农合一之端。……唐代府兵的基本条件,即兵民合一,实已完成于隋文帝之世。
              隋文帝时府兵的另一个改变是:当他尚未代周但已掌握政权的时候,下令恢复府兵的汉
              性。……复性,表明汉化的主流,终究战胜了鲜卑化的逆流。复性,表明府兵不再是一支胡人的军队,而是一支名实相符的汉人或夏人的军队。军与民的胡汉之分,至此消除。
              -摘编自万绳楠《陈寅格: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积极意义。
            •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朝入关之初,赋税制度仍沿袭明朝旧制,赋税分田税和丁税两种,折银征收。然而自明末社会大动乱以来,户口、土地册籍已荡然无存,地亩和人丁很难确知。与此同时,土地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无地、少地的农民越来越承担不起丁税的重负,不断地进行反抗斗争,他们或迁徙流亡,或隐匿户口。作为应对措施,1712年清政府宣布,以1711年(康熙50年)全国的丁银额为准,以后新增人口,“盛世兹生人丁,永不加赋。”把全国征收丁税总额固定下来。1723年(雍正元年)下令,将康熙末年已在四川、广东等省试行的摊丁入亩办法推广全国,把康熙50年固定下来的丁银额全部摊入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摊丁入亩,又称人丁合一,或称地丁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一百余年,全国各地基本完成。
              --摘编自禇鸿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的三大里程碑》
              (1)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清朝实行的“摊丁入亩”制度。
            •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乡村建设运动出现之初,王鸿一等人于1929年在河南设立了村治学院,形成所谓村治派,提出了实行乡村自治的理念。他们明确表示,成立村治学院的目的在于:“研究乡村自治及一切乡村问题,并培养乡村自治及其他服务人才,以期指导本省乡村自治之完成。”……在思想认识上,乡村建设派认为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好途径。梁漱溟说:“所谓经济进步,无非是生产技术与经营技术的进步,此种进步,均从小规模进于大规模,从零碎生产进于大批生产。这种情形,都是竞争的结果。……农业进步亦需要大规模的经营,与工业同。……农业既不能走竞争吞并的路,其经营复须相当的大规模,则舍农民同意的自觉的‘合作’,殆无他途。”……乡村建设运动的各个实验区都建立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农村教育机构。对农村教育最为投入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其农民教育部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想产生的教育建设方案不是偏于心理,或物质,或社会,或国家的任何一方面的建设,而是集中在一切建设的基础上作工夫;简言之,就是人的建设,或新民的建设。此种建设成功,则其他一切建设都易着手进行。”
              --虞和平《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村改造模式》
              (1)根据材料,概括乡村建设运动中对农村的改造主要措施。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乡村建设运动的认识。
            • 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刘邦建汉,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令张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县、道“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郡、国“岁尽,遣吏上计”。各郡、国上计于朝廷的计簿中,有关于各郡、国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也有关于各郡、国的盗贼多少以及边郡地区的戍卒、设施等不同簿籍。丞相受计(有时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并“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由于上计制度同朝廷对郡、国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密切相关,一些官员上计时虚报成绩以逃避考核的现象便时有发生,早在汉武帝时,就曾出现“流民愈多”而“计文不改”的弄虚作极的状况。
              一一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上计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上计制度的作用。
            • 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府兵制是和均田制紧密结合的兵役制度。军人按均田令受田,免除租调,平时生产,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府兵需要自备一部分装具和兵器,因为可以分配到足够的土地,有一定的经济保证,能够以优良的装备出现在战场上。
                 材料二  自(唐)高宗以后,国有土地不足,立功将士又日益增加,使府兵得不到足额田地,经济地位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难以自备资粮和武器服役,国家不能保证按规定加以奖赏,打击了军人的战斗积极性。
              中唐以降,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了兵役,部分地分担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士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一旦为兵,终身仰食官府,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募兵制可能导致的问题。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列营京畿,以备藩卫,……其边防要郡须兵屯守,即遣自京师诸镇之兵,亦皆戍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虽有暴戾姿睢,无所厝(安置)於其间,是以天下晏然(安定),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  宋代养兵之多,为历代罕见。而养兵之费大致占宋代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兵制上的严重缺陷,使军队管理涣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进而北宋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接连失败,并因此向辽和西夏进行巨额的贡纳,“积弱”的局面日趋加剧。
              --摘编自《探讨王安石军事改革中的利弊》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初期军事改革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改革动机。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初期军事制度的利弊。为解决材料二中“积弱”的局面,王安石采取了哪些相关措施?
            • 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他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连续颁布11道谕旨,训谕各级文武官员:不许暗通贿赂,私受请托;不许库钱亏空,私纳苞苴(jū);不许虚名冒饷,侵渔贪婪;不许纳贿财货,戕人之罪;不许克扣运费,馈遗纳贿;不许多方勒索,病官病民;不许恣意枉法,恃才多事等。
              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阎崇年《读史与修身》
              材料二:“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土地兼并又造成大量的人口流动,不少人丁聚而复逃,“丁额缺,丁银失,财政徭役以丁,稽查为难,定税以亩,检核为易”。
              --皇朝经世文编
              材料三:“朕闻各处土司鲜知法纪,所属土民,每年科派,较之有司征收正供,不啻倍蓰,甚至取其牛马,夺其子女,生杀任情,土民受其鱼肉,敢怒而不敢言。”
              --《上谕内阁》,雍正二年九月十九日谕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改革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雍正改革的影响。
            • 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五代十国既是中晚唐藩镇割据形势的延续,也是中国由乱而治的过渡时期。由于唐末军阀混战,致使田地荒芜,水利失修,百姓流离失所,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人烟断绝,荆棒蔽野”、“饥民相杀而食”的惨痛局面。周世宗(954-959年在位)继位后,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显德二年(955)正月下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958年(显德五年)颁发均田图,派官吏均定河南六十州赋税,又下令免收以前人民所欠两税,取消两税以外的苛捐杂税和一些徭役……显德二年开始,命李谷到澶、郓、齐等州按视堤防,发丁夫六万人修理了三十天。后来黄河又在原武(今河南南阳县)决口,再派吴延祚去修理河堤。……955年下令废除没有敕赐寺额的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迫使僧侣大批还俗,并禁止私度僧尼。
              --摘自《理论学刊--周世宗》
              (1)依据材料概括周世宗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周世宗改革能成功的原因。
            • 10. 材料一  这是李悝“尽地力之教”的目标,也是他的政治纲领。“使农益劝”的办法是计口授田,对每 个“农夫”授田一百亩,收入归耕者所有,国家抽十分之一的税。照李悝的计算,当时粮价是每石三 十个钱。这十一之税收的是粮食或是钱,材料没有说明,如果是前者,那就是实物地租;如果是后者,那就是货币地租。
                 材料二  魏文侯问李克(悝)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其父有功而禄,其 子无功而食之……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摘自《魏文侯问李克》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改革的目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改革产生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