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在俄国的历史进程中,亚历山大二世所主持的农奴制改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解放者”、“改革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57年1月3日,沙皇政府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参加委员会的大多为大贵族地主,他们并不热心改革,委员会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为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亚历山大二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同时下令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1861年沙皇颁布“二一九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人民版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以解放农奴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俄国统治阶级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以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追赶西方的重大举措,它把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的改革推进到新的阶段,也是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当代人不无理由地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2)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为推进改革进程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在史学家的眼中,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被称为“大改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这场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 2.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俄历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他媲美。
              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一一丹尼斯•舍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从材料看,对“解放宣言”有哪两种态度?为什么会这样?
              (2)“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他媲美”。对于这种赞誉,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成为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英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的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关系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降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定。
              一一俄国《解放农奴法案》1861年2月19日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一一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上面解决”的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理由。
              (3)指出材料三中列宁观察问题的着眼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
            • 4.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    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材料二 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  响。造成了农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场改革并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请回答
              (1)阿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据材料一说明这次改革使“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为什么说改革牺牲了农民利益?这对俄国的现代化有何影响?
              (3)两次改革共同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 5. 下表为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有关农村社会改革的材料
              国家                              改革措施
              俄国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农、工、商和僧侣、神官改称“平民”,实行 “四民平等”。
              根据表中材料,指出两国农村社会改革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影响。
            • 6.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47年,一位颇有声望的德意志旅行作家冯•哈克斯特豪森男爵声称俄罗斯社会永远不可能发展到像欧洲其他地方那样。一些俄国人以本国有此特色声誉为荣,并极力保持这一差别。然而统治精英们却因为俄国被西欧视为落后而颇感尴尬。……俄国感受到了欧洲经济变革模式造成的无法抵挡的压力,意识到俄国不得不进入铁路的时代,……必须重新组织劳动力。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在60~70年代,俄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省、县代表由3个选民单位产生:县土地占有者、城市团体、村社代表。……(据1865-1867年的统计材料,在29个已成立自治机关的省中)选举结果是:省一级代表中,地主贵族占74.2%,商人占10.g%,农民(主要是富农、村长)占10.6%,其他占4.3%.在县一级,地主贵族占41.7%,教士占6.5%,商人占10.40-/0,农民占38.4%,其他占3%。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指出当时俄国与西欧社会的根本“差别”。为了应对欧洲经济变革模式所造成的“压力”,俄国是如何“重新组织劳动力”的?
              (2)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特点。此类机构的建立对俄国有何积极影响?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解放法令》(1861年3月1日)解放了农奴,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俄国工业化的作用。
              材料二 梭伦说: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二者处理社会危机策略的异同。
            • 9. 材料
                 (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与1848年前东欧 中部的情况相比,俄国的农奴身份更加具有法律义务。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 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 责族们操劳。另一些可能会被他们的主人弄到工厂或矿上做工,或是为了诸如此类的目的 租与他人。再有就是比较独立、像手艺人或技工那样工作的人,他们流动于城市之间或是 在城里居住,但是他们必须从进项中提交一定费用给地主,或者在地主要求时回去。主人 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贵族们在村子里还成立一种个人的地方政府。和美 国南方一样,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因而农奴的命运 每时每刻都取决于主人的个人品格和经济状况。
                 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 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改革前农奴、地主、国家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理解。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在许多工业部门中机器生产逐步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俄国工业大部分建立在农奴劳动的基础上,工厂中大量使用农奴工人,棍棒加刑罚。劳动生产率低下……18世纪末,俄国生铁年产量与英国相等,都是800万普特;到19世纪中叶。俄国的生铁产量只增加1倍(1600万普特),英国则增长近30倍。
              --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材料二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原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爱德华•拉津斯基《亚历山大二世:最后一位伟大的沙皇》
              (1)据材料一,指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出现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1年改革中如何体现材料二中的三条原则?据此概括改革的特点,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0/40

            进入组卷